第三届“两岸四地”海洋科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赴港珠澳大桥参观学习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7月13日,来自台湾、澳门、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海口、乌鲁木齐等全国各地40余名中山大学第三届“两岸四地”海洋科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营员赴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总营地、桂山沉管预制厂和西人工岛进行参观和学习,听取港珠澳大桥概况、技术创新、建设历程和进展、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介绍,深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一线,了解超级工程建设情况。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副总经理尹海卿、HSE管理部副部长崔海昌、团委书记林彦臣出席了活动。

 

营员们深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一线


营员们参观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桂山沉管预制厂

        尹海卿副总经理首先介绍港珠澳大桥及岛隧工程情况,包括工程概况、技术创新、施工进展和海洋环境保护。营员们从中学习了超级工程的数项技术创新,包括快速成岛技术、隧道基础技术突破、深埋沉管半刚性结构、沉管工厂法预制技术、曲线沉管和最终接头等,了解到工程建设者面对施工难题如何技术攻关,感受到中国工程师面对开创性工程如何认真钻研。
        在接受安全教育和观看安全示范片之后,营员们搭乘港珠澳1号船实地参观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厂、西人工岛建设情况。在历时1小时的船程之间,营员们观看了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岛隧工程工艺动画片和白海豚保护纪实片,更加生动直观地走近港珠澳大桥建设。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营员们参观了世界最大的现代化沉管预制工厂,了解世界首创半刚性结构沉管的生产线,如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沉管顶推。据介绍,截止至7月12日17:55,工程建设团队已顺利实现了E28管节的水压接作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完成了最后一根直线段管节的安装,隧道里程4860米。


营员们听取工程建设者讲解港珠澳大桥建设概况

 

        随后,营员们登上了西人工岛,了解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和人工岛的建设概况,如钢圆筒的振沉等。“三地共同建造,三地标准,就高不就低”工作人员如是说。


营员们登上建设中的西人工岛

        中山大学第三届“两岸四地”海洋科学大学生夏令营由海洋科学学院和南海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为期11天,吸引了来自台湾、澳门、北京、武汉、成都、南京、福州、海口、乌鲁木齐等全国各地共40余名海洋科学相关专业的优秀学子共聚一堂,前往广州、珠海、中山和深圳进行参观学习,聆听各科研团队专题报告,实践鱼虾养殖理论技术,体验生物制品研发技术,走近港珠澳大桥、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和广州南沙红树林保护区,了解超级工程建设情况、典型海岸地质地貌和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旨在推动全国各地海洋科学相关专业优秀学子的相互交流,为服务国家南海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积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