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照田:两种启蒙与现代中国革命的再理解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16-03-02
春雷震退寒风影,启蒙催醒救亡心。2016年2月27日晚,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周末论坛第五十四讲拉开了序幕。本次讲座以“两种启蒙与现代中国革命的再理解”为题,在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老师的指引下,听众们回到了上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深入理解中国革命与改革的思想历程。

贺照田在珠海校区作题为“两种启蒙与现代中国革命的再理解”讲座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在主持人简短开场后,讲座正式开始。贺照田老师开篇介绍了在20世纪80年代思想界影响甚大的李泽厚的文章《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并对其历史观和时局观进行了评论,在指出其批判性与创新性的同时,也指出了李泽厚在处理逻辑问题时存在不妥之处。
贺照田老师独辟蹊径,从革命所依托的社会史角度和构成此革命实践领导的思想意识形成角度切入,畅谈对政治史的理解,以八十年代为重点,深入分析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变革。他认为,中共革命胜利得益于启蒙主义的边缘化,认为“工人阶级之外,像农民、小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都具有相当革命性,具有或强或弱的革命性和结构性,成为中国共产党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认识突破了主流的启蒙观。
讲座尾声临近,贺照田老师就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其新颖细致的答案获得了现场听众的一片掌声。开学伊始,这场精彩的讲座带给同学们以久违的学术氛围,对大家理解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客观地认识真正的社会结构都具有启发意义,由浅入深,发人深省。
贺照田老师独辟蹊径,从革命所依托的社会史角度和构成此革命实践领导的思想意识形成角度切入,畅谈对政治史的理解,以八十年代为重点,深入分析了当时的思想潮流变革。他认为,中共革命胜利得益于启蒙主义的边缘化,认为“工人阶级之外,像农民、小资产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都具有相当革命性,具有或强或弱的革命性和结构性,成为中国共产党有机组成部分”这种认识突破了主流的启蒙观。
讲座尾声临近,贺照田老师就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其新颖细致的答案获得了现场听众的一片掌声。开学伊始,这场精彩的讲座带给同学们以久违的学术氛围,对大家理解当下和未来的中国、客观地认识真正的社会结构都具有启发意义,由浅入深,发人深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