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海边】穿越时空的哲学家——记与我校哲学系翟振明教授一席谈
“黑客帝国” 一手缔造
说实话,和很多人一样,笔者第一次听说哲学教授可以建立实验室时,也是难以置信。但是,当进入办公室,带上看起来略显笨重的头盔时,你会大为眼前的景象所倾倒。

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就太小看翟教授了。在享受完这场另类的“视觉盛宴”后,我们又跟随翟教授来到了让他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他建立的人机互联实验室。
实验室里分布着各种仪器,使得40平米的屋子略显拥挤,而其中最显眼的是一辆模型车和周围的一些绿色幕布。“这辆模型车和周围的幕布、电脑以及你们使用过的头盔一起发挥作用,使人进入相当逼真的虚拟空间,并且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人在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转换空间,即实现实际场景和虚拟场景的无缝对接。除此之外,两个现实中的人,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见,而且同样无法辨别是在虚拟空间还是现实世界。”翟教授兴奋地向我们展示他的成果。因为正值腾讯给实验室捐款300万元用于实验室升级更新,我们很遗憾没有体验到这种奇妙的“穿越”过程。
真的难以想象,如此前沿的技术和精巧的设计,竟出自一个哲学教授之手,刚刚上市的天涯虚拟社区,已经聘请翟教授担任联合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

“其实,我最开始提出建实验室的想法时,没有人理我。原因很简单,根本不会有人想到哲学教授能做只有在科幻电影中出现过的‘穿越’实验。所以当时没有经费,项目无法开展,直到校长机缘巧合读了《有无之间》这本书,才相信了原来哲学教授也可以独立建实验室,这才拨款给我,这个项目才得以进行。”翟教授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过,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翟教授就凭借一己之力建起了这个实验室,“穿越”体验的沙盘,从概念论证到流程设计,都一个人搞定,供作为外请科技公司的施工依据。一个哲学教授,真真切切地实现了这个旁人看来似乎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少年聪颖 弃工从哲
也许有人会问,一个哲学教授,怎么会独立解决实验室里的种种理工科的难题?其实,我们的翟教授,不仅仅在哲学上成就非凡,更是有着充满传奇的理工科求学经历。下乡5年后,全国恢复高考,他考取了北京钢铁学院,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聪颖的头脑让他在工科的学习中游刃有余,用极少的时间就完成了功课,成绩也令人满意。不过,渐渐地,翟教授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他更向往的,是进行理性的思辨和对偏见的批判。于是,他放弃了大学工科的课堂,每天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市图书馆去借英文哲学书研读,由此,他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毕业之后,翟教授被分配到韶关钢铁厂工作,由于对哲学的兴趣越发浓厚,在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研读哲学书籍。就在人们以为翟教授已经抛弃了工科知识,不会在钢铁厂有什么成就的时候,翟教授却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在当时国内的顶尖的冶金工程学杂志上发表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论文,并获得了相应的奖励,第二年便因此被提拔为车间领导。“当时是工作的第二年,我才二十几岁,就已经实际上在掌管一个车间三四百人的生产任务了,这在当时甚至现在,恐怕都是最年轻年轻的领导干部了吧。”回忆起这段经历,翟教授似乎有些兴奋。
然而再次出乎人们意料的是,翟教授没有继续在岗位上作为一番,而是果断地放弃了自己在钢铁厂的大好前途,选择考入中山大学哲学系念硕士。 “当领导对我而言只有负面意义,我觉得我应该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并且把它当做我的事业。”之后,他又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出众的英文水平,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在1986年留美读研,并在这期间教授本科生的逻辑课和哲学导论课,开始了七年的留美任教生涯。短短的几年时间,由工科转向哲学,他与哲学的情结,已经深深地连结在了一起。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开始在美国的大学哲学系全职任教,出版了两部哲学著作,那第二部,就是1998年出版的《Get Real: A Philosophical Adventure in Virtual Reality》,他今天“人机互联实验室”的理论基础就在那里奠定。书中的思想实验,在15年后衍生出了这样一个“黑客帝国”的沙盘。
情系中大 回国任教
2000年,在美国几所大学的哲学系全职任教7年后,中山大学仿照长江学者的待遇,把翟教授从美国聘请回来。翟教授面对母校的邀请,欣然回国,开始了他在中大的任教生涯。作为中国首位回国任教的拥有海外全职执教经历的哲学教授,接连不断被国内不少大学的哲学系看中,但他却选择一直留在中大。直至今日,翟教授以自己的“人机互联实验室”成为哲学与科学跨界的杰出教授。“中山大学的学术氛围的确很好,很适合我开展跨学科的创造性研究。学校给我的教学任务较少,其他的课题和项目很少,在这里我有很大的自由,这也是我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建立起实验室的主要原因。”可以说,翟教授的回归,既帮助了他自己实现夙愿,又使得中大获得了难得的师资力量和莫大的声誉。翟振明与中大的感情,也由此更加深厚。
14年在美国的求学和任教,让翟教授对美国高校有了深入的了解。当我们问到中美高校有何差异时,翟教授十分感慨地说:“相比于美国高校学生,你们的课业压力实在是太小了。在美国,每一个学科的任务都相当繁重,要写上百页纸,而且对于相关领域的阅读要求十分地高,因此学生不得不勤奋学习。而在中国,大部分学生在经过高考进入大学校门之后,认为自己进入了安乐窝,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浪费了自己最美好的一段青春。”虽然已经不再直接参与本科生教学,但翟教授对于当代中国大学生现状的关心,却从未停止过。
教育的第一个目标
“我女儿今年8岁,我经常对她的老师说‘我的女儿接受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尽早地可以摆脱老师。’”从年幼时无人教授自己学会识谱,并且教大人唱歌,到大学时只身一人抱着英文字典啃英文哲学书,最终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哲学教授之一,再到现在自己摸索虚拟现实、物联网、机器人、计算机等技术,凭一己之力建成了人机互联实验室,可以说翟振明教授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者。 “大学的学习,追求的正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学生要从大学阶段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就业技巧,更重要的事要学会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从而确定自己一生的方向。”
那么,怎样学会独立判断和选择呢?翟教授为我们解答了这个疑惑:养成问题意识。他指出,当代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太大了,把学习当成一种竞技,用分数衡量一切,这使得他们只是一味地接受死板的知识,质疑的精神和解决新疑难的能力根本得不到锻炼。“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对某一专业的学习和认知,形成学科和专业思维,并且要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养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这其中,质疑的精神和能力必不可少。”翟教授对当代大学生的谆谆教导,值得每一位大学生思考和品味。
传奇的经历、独到的思维、伟大的成果,这就是翟振明,却绝不是全部的他。在他的身
上,你也许看不见自己的曾经,却一定能看清自己的未来!
后记
写下这篇稿子时,已是采访结束后几天。我们一直在思索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翟教授身上那一种独特的气质,他好像是隐于浮世的高人,又像是站在山顶的眺望者。在虚虚实实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他是眼神明亮最早分清有无的那批人。我们在无意之间走近了这位精神世界安定又富有激情的创造者,在他的引导下窥得了穿越时空虚实的奥秘。
初次听说翟教授缘由一场校园歌手比赛,萌生这次采访的想法也是出于对他的好奇,没想到无心插柳,我们在他的哲学世界里发现了一份异于常人的操守。说实话,我们对哲学的理解不是很清晰,也不太懂其内涵与精神,但我们能在翟教授的言论中捕捉到一丝哲学家对于哲学的崇敬,以及一份致力于用学术帮助全人类的责任感。我们始终觉得他对哲学的敏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好像命中注定他要接触到哲学,爱上它,然后利用它去完成一场看似不切实际的梦。其实,每个人都有过荒诞的想法,这些想法在我们的内心很早就被埋下,结果的不同只是因为有人选择了忽视、放弃,而有人选择了用尽全身力气让它破土,沐浴在阳光之下。翟教授的哲学世界里宝贵的不仅仅是他的思想,还有他对人类福祉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文明未来发展的洞见。
我们在翟教授身上学到很多,可以说,在和他的交流中我们看到我们年轻一代在未来的路上还有许多地方要努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翟教授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会发生,一个人可能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但没人能让他放弃一颗想读书的心;一个人可以在周围的质疑声中继续前行,也可以在事业巅峰时转向其他领域。这些事情既是生命中的磨难考验,也可以是机会转折。所谓的独立自由的生命,体现在翟教授身上就是对哲学,对实验永不磨灭的热爱。
我们眼中的翟教授很简单,就是一位奔走在实验室与教学楼的学者和哲学家。他行走在校园里,行走在世界中,或许没有太多人注意到他,但他就那样默默地做着伟大的事业,他在虚与实,有与无之间探索着,渴望找到通向未来的路。他站在芸芸众生中,穿越时空的束缚,只为让所有人迈出划时代的脚步。
人物简介
翟振明,1957年12月生,今年58岁。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获工科学士学位;1984年考取中山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于1986年赴美留学,并开始兼职任教。1993年5月获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 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至2000年5月,先后在美国多所大学任教。2000年受聘回国,出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美伦理学、心灵哲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在美国的14年期间出版了两部专著,并对道德形上学、形上学本体论及现象学等领域的问题的解释上有卓越贡献。其中第二本于2007年被译成中文《有无之间:虚拟实在的哲学探险》。在他的第二本专著中,翟教授用思想实验、逻辑分析和现象学方法论证了自然实在与虚拟实在的极端形式之间的三种虚实判断的对称性,认为自然实在的"背后"不比虚拟实在有更多的本体论承托。回国后,翟振明教授开始在《哲学研究》《现代哲学》《世界哲学》《开放时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其共同点是将现象学洞见与严密的逻辑分析相结合,寻找所涉问题的先验根据。最近,他已与实业界联手,介入虚拟世界的开拓与推进工作,并开始进行虚拟世界造世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翟振明教授还注重原创性和系统性,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索性,并且不拘泥于哲学内部的领域分野。他曾在天涯论坛、哲学合作社等网站与网友探讨哲学问题。并开通天涯博客“沙漠绿洲”和新浪微博“翟振明自由的绿洲”与网友进行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