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目的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5月7日下午第34期学术沙龙----旅游对目的地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举行。本期学术沙龙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旅游学院副教授孙九霞老师,孙老师对社区旅游与社区参与、旅游与族群关系等方面均有深刻的研究。
    首先,孙老师以自己在香格里拉亲身考察的所见所闻为例,通过3个视频向大家展示了旅游对香格里拉,对香格里拉人的特殊影响。从收费的转经筒,到变味的拍照,甚至是山间田野上的杜鹃都渗透着商业的影响,旅游无处不在,商业无所不至。但与此同时香格里拉同样也有着纯粹不受商业文化侵蚀的可爱的人们,他们或如同援藏医生张念一样,或如同得格因经院传统的僧人一般,有着自己的追求与信仰。“旅游如同罂粟花一般,那么美,也那么危险。”老师的话发人深省,引起了同学们对旅游、对文化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师生交流环节中,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同学们就很多方面和老师展开了探讨,有的同学提出,旅游目的地文化是否受到商业旅游影响很大程度与当地文化内生力(文化定力)有关,如部分地区的渔民文化在商业大潮下冲击严重,而中东很多地区尽管旅游业异常发达却依然保持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有同学认为旅游地文化受到影响并非一定是负面的,保护文化不意味着土著文化的固步自封;还有同学认为,旅游的破坏程度是受游客素质影响的,保护文化的关键在于约束和引导游客,提高游客素质。孙老师对这些观点逐一分析后总结到,旅游对目的地文化、社会影响以下几种:对社区族群关系与族群认同的影响;对社区能力建设的影响;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最后,孙老师认为如果我们能以可持续旅游统筹城乡,城乡平等互哺,就有可能实现城乡双赢的局面,总体来说,旅游积极大于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