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传媒人——如何解读新闻背后的信息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如何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中解读新闻,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当下社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12月15日晚,由中山大学党委组织部主办、中山大学求进报社承办的第四届“记者论坛”特地邀请到了南方电视台“马后炮”的节目主持人马志海,中山大学传设院主任记者龚彦方以及南方都市报记者王星,就“对话媒体人——如何解读新闻背后的信息” 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论坛首先针对近期的两则热门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南巡”广东不封路和某大四学生因使用Iphone被求职单位拒绝,由主持人向嘉宾提问。
    在嘉宾的作答中,王星记者强调对事件进行分析:“所谓的封路是什么意思,该不该封路?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他认为媒体的报道对读者来说实际上是处于被限制的视野领域内的,而传设院的龚老师则建议同学们要关注细节。关于“Iphone事件”,她觉得学会分辨新闻的真实性,肯定信息源是否可靠更加重要。与他们不同的是,“马后炮”的主持人马志海更多地是从评论的角度来分析这些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他认为我们不必过分关注新闻真假,而是要对任何一件可能发生的新闻报以理解。
    在随后的嘉宾讨论环节中,三位嘉宾从新闻的准确性谈起,聊到当代媒体的影响力与责任,强调了新闻人的双重专业性。马志海先生点出,新一代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会体验,无法接触到足够的人群样本,因而常常对于一些新闻反应过激,缺乏冷静理性的头脑。“不要着急表态,很多时候存疑才是一种常态。”他说,“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胸襟,一种深切的人文情怀。”



 
    之后的互动环节,同学们的提问从“药家鑫事件”到假新闻的病态风行,甚至涉及到了宗教信仰与人生追求问题,发言十分踊跃,嘉宾们也给予了热心的解答。
    记者论坛从2009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四届,大大培养了学生对时事新闻的敏锐度,让同学们媒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新闻与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