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 现代诗歌的温床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09-11-29
11月27日,岭南学院第十五期岭南大讲堂“追寻八十年代的朦胧”在珠海校区举行。著名青年实力诗人、珠海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西诗歌》执行副主编卢卫平先生用略带沙哑而有磁性的声音把同学们带回到那个梦幻般的现代诗歌的温床时代。
卢卫平先生首先谈了现今诗歌的环境现状。他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大潮中,中国诗歌风光不再。现今理想也成为了最为隐私的东西,让人不得不怀念八十年代那个理想飞扬的黄金时代。接着,他又分析了朦胧诗这种新的诗歌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背景:诗人不屑于继续做时代的传声筒、人性的回归、与传统的悖离。卢卫平先生强调诗歌的重要性,“世间万物都有诗意”、“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不读诗”、“人,需要表达,没有比诗歌更好的表达方式”。他认为如今“写诗的人多于读诗的人,出诗集的人多于写诗的人”这种怪现状也恰好以一种如人们唱卡拉ok似的自娱自乐的方式保留了民族精神的火种。卢先生还指出了我们对八十年代垂涎三尺的原因:当今过快的的社会节奏,使人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不断退化,必然会造成怀旧周期越来越短,对此,卢先生借用卡夫卡的一句话:只有诗歌能拯救我们!
同时,卢卫平先生鼓励当代大学生多吸纳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更好地充实自己,从偏激的东西里发现一些闪光。“生活的需求有止境,而精神追求无止境”,卢卫平先生在讲座的最后表达了对中国诗歌未来的乐观。(文字/王凤至)
卢卫平先生首先谈了现今诗歌的环境现状。他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大潮中,中国诗歌风光不再。现今理想也成为了最为隐私的东西,让人不得不怀念八十年代那个理想飞扬的黄金时代。接着,他又分析了朦胧诗这种新的诗歌现象出现的原因及背景:诗人不屑于继续做时代的传声筒、人性的回归、与传统的悖离。卢卫平先生强调诗歌的重要性,“世间万物都有诗意”、“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以不读诗”、“人,需要表达,没有比诗歌更好的表达方式”。他认为如今“写诗的人多于读诗的人,出诗集的人多于写诗的人”这种怪现状也恰好以一种如人们唱卡拉ok似的自娱自乐的方式保留了民族精神的火种。卢先生还指出了我们对八十年代垂涎三尺的原因:当今过快的的社会节奏,使人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不断退化,必然会造成怀旧周期越来越短,对此,卢先生借用卡夫卡的一句话:只有诗歌能拯救我们!
同时,卢卫平先生鼓励当代大学生多吸纳教材以外的知识来更好地充实自己,从偏激的东西里发现一些闪光。“生活的需求有止境,而精神追求无止境”,卢卫平先生在讲座的最后表达了对中国诗歌未来的乐观。(文字/王凤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