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罗秋菊:帮助更多学生找到自己的热爱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表彰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学校组织了第十届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9位老师获“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荣誉称号。为鼓励教师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不断提升育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我们特推出“教学名师”专题报道,通过讲述中大名师的故事,发挥名师的榜样力量,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推动我校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站在梁銶琚礼堂的讲台上
身后PPT的背景是《千里江山图》
台下是660名学生
她说希望和大家
在世界每一处最美的山河相遇
在这场专业导学公开课中
中山大学第十届教学名师罗秋菊教授
带领同学观《唐宫夜宴》
看丁真与理塘,探“超级IP”故宫
赏《舞蹈风暴》,品李子柒田园牧歌......

这些都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潮流时尚的东西”,罗秋菊非常喜欢,碰到新鲜事物会好奇地主动向学生了解。而要面对台下众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同学,想要讲好这些IP与旅游的关系,她还有些紧张。
罗秋菊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微笑,用笑容缓解紧张,用笑容打破相对沉寂的课堂,用笑容拉近师生关系,用笑容鼓励同学们打开学术与世界的大门。
她永远把肯定放在第一位。每每听到学生关于课程内容的反馈,罗秋菊会笑得更欢,笑容中闪过一丝放松,肉眼可见平添了不少满足感与成就感。她会先说一句“谢谢你的喜欢,我觉得这个很好”,再继续开展平等对话,让学生自由表达。
除了爱笑外,罗秋菊还有句“口头禅”:唯有热爱,方能抵御岁月漫长。热爱支撑她深耕会展行业二十余年,同样也鞭策她在教学一线持续地发光发热,全情育人,帮助更多学生找到自己的热爱,培养发掘学生的科研兴趣与潜能。
走进会展, 做幸福产业的造梦者与追梦人
2000年,罗秋菊赴美访学,在接触其访学导师赵金林教授关注的奥运餐饮服务领域的过程中,与“Event”结缘。自此以后,她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会展业与赛事管理、文化活动与传播、线上活动与旅游社交媒体、旅游线上舆情危机管理……好奇萌芽为兴趣,兴趣蔓延成热爱,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已经成为大学副教授的罗秋菊,做出了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脱产攻读博士。师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创院院长保继刚教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她逐渐成长为旅游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学科带头人。2007年中山大学获批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她由会展行业的追梦人成长为带领学生追梦、引领院系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造梦人。2014年起,她担任旅游学院副院长。

“在会展领域做了20多年的研究,这20多年里我坚持学习和调研,工作于我而言早已经变成一种习惯”。冷板凳式沉淀、钻牛角尖式实践的二十余年,罗秋菊择会展而恒之,倾心打磨,在会展研究上颇有进益。同时,经过多年实践,她在教学改革与一流课程建设中累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她曾获会展教育领军人物奖、全国高校教师会展产教融合成就奖等行业杰出荣誉,还曾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推动旅游学院两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同时,她还全身心担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负责人。
教学相长, 保持与Z世代交流对话
罗秋菊长期扎根教学一线,始终以躬行者的姿态全情投入课堂教学,每年坚持为本科生教授2门以上的专业课程。

“坚持虽然意味着枯燥和重复,但是重复却可以萌生力量”。在中大授课16年,教学于罗秋菊而言从来不是重复的负担,而是教学相长的思维碰撞。
在课程设计之前,她会向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近期学生感兴趣的文旅现象,结合教材知识展开教学,不断从学生与教材中汲取源头活水,打破课堂的沉默和单方面输出模式,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实际课堂中,她将“李子柒”“理塘丁真”“唐宫夜宴”“珠海航展”“广交会”等有趣鲜活案例带入课堂,以积极活力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在中大授课16年,每一年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不同的学生个性、产业的动态变化、知识迭代更新,这让我既兴奋又紧张”。这种紧张感敦促罗秋菊始终活跃在行业与教学一线,积累实践经验,将之转化为学术问题与成果,并反哺于教学;兴奋感则激励她保持热情,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学生教学相长。
罗秋菊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及教材建设,已经出版《会展概论》,即将出版《展览策划与组织》。
她主编的《会展概论》涉及商务会展活动、文化节庆活动、体育赛事活动等多个领域,选取国家仪式、绿色广交会、港珠澳大桥建设以及红色文化活动等案例,将“思政”元素巧妙引入课程教材,依托旅游与会展的学科特色,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和热点事件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