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追逐梦想——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1级、22级本科生前往“中山大学”号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引言】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事业发展,多次强调海洋强国建设。中山大学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大海洋学科群,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培养科技人才、贡献科技创新力量。“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船建成使用,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平台支撑。
为使学生充分认识海洋在国家战略、人类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海洋强国战略的认知,进而投身祖国海洋强国事业,2023年5月27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21级、22级本科生,前往“中山大学”号参观学习,这也是学院策划组织的一次特别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山大学”号上,金德飞船长、大副李峰、二副王孝、三副刘家豪和探测部赵旭博士为三组师生亲自为同学们进行讲解,全面介绍了科考船的整体情况和各类先进仪器设备,并带领同学们一一参观了中山大学号各个区域,本次学习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李琳琳教授、洪涛副教授、闫永刚副教授策划组织了本次劳动教育课程,梁秋芸老师协助开展活动。
活动伊始,船长金徳飞向参观学生介绍“中山大学”号整体情况。围绕“中山大学”号船舶的概况、建造历程、船上各类设备、船舶整体性能等四个方面,金船长团队逐一详细介绍,“中山大学”号以其强大的科考支持能力、先进的设备和配置,深深鼓励了参观的同学们,金船长激励同学们努力奋斗,主动参与海洋强国的建设,助力实现海洋强国目标。

金船长介绍,“中山大学”号是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兼具科学考察与人才培养双重功能。该船装备大量先进科考仪器设备和可靠操控支撑设备,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能满足科考探测、作品采集、样品处理、数据基本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的全部需要。不仅如此,“中山大学”号还可进行定点和走航式海洋环境参数连续探测、海面常规气象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探测、地球物理探测,其固定实验场所面积达760m2,实验场所多达11个,可满足从低空大气到深海极端环境等科学考察需求,实现海洋、地质、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科研内容。金船长团队还带领同学们参观并一一介绍了船舶的生活区、实验区、驾驶舱和甲板等区域。

在交流实践中,同学们领略到了一代代中大人“驰聘海洋,协和万邦”的远大理想和卓绝努力。同时,“中山大学”号全体成员表现出的探索冒险精神、全面开放理念、吃苦耐劳品格等,是中国逐步构筑起的海洋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劳动教育课程对于深度体验海洋科考,了解和拓展地球科学在海洋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同学们树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中山大学”号则是一代中大人探索和开发海洋的基础保障。让我们勇敢启航,不断求索;逐梦海洋,奋斗辉煌,共赴一代又一代中大人不懈的海洋梦想!

【学生感言】
尽管时间短暂,但是“中山大学”号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无论是博物馆里奇特无比的硅化木、昂贵稀有的墨玉还是船上精致的生活配置和精密的实验仪器,都让我耳目一新。这一场旅途,横跨100多公里,不仅是新生与学院本部的连接,更是地科人代代培养扶持传承的必经之路。愿百年地科,再创辉煌。——22级本科生班明锴
举目望见巍峨巨船耸立于岸头,扎根深蓝而直冲云霄,“中山大学”号的凛然气魄明晃晃摆到来者前头。当我们走向“中山大学”号时,心中不由得如此慨叹。而后我们跟随船长和老师走进中山大学号,船上规整的房室分区和严明的行船纪律同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相融,每一处都令人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也发现并非单纯为了舒适而设计船上起居生活,承担科研重任也并不意味着要行同苦行僧,艰苦与欢乐都是前行必需的营养剂,二者平衡恰当的关系是我们人生中成长恒久的动力。——21级本科生张欣滢
终于如愿参观了全国最大的“海上移动校园”––“中山大学”号!赵旭博士为同学们悉心讲解了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的原理以及用途,同学们沉溺于浓厚的科研氛围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地科学院的学子,我们更要加强本科专业知识的学习,未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向深蓝迈进!——21级本科生周民婷
编责:袁宇芮
一读:钟海霖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