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邓锐副教授课题组提出一种悬挂式双体靶船创新设计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公众号 发布人:康怡圆 编辑:康怡圆

       海上靶船是一种用于模拟目标特性以进行射击训练和导弹试验的船只,在新型武器试验、作战能力提高方面有巨大作用;但现有靶船技术在高速、机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常出现高速时航行稳定性差、机动性不足等问题,难以真实反映现代战争目标的特点、以及满足现代海上实战演练的打靶需求。

       近日,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邓锐副教授课题组双体靶船设计领域取得研究进展。课题组提出一种基于双体船型的新型靶船设计方案,该双体靶船采用了船体甲板、两个浮力单体和至少两个悬架组件的结构形式。悬架组件包括上基座、下基座以及两个支杆,上基座与下基座呈上下间隔设置,两个支杆呈左右间隔设置且铰接于上基座和下基座之间,使悬架组件形成了四连杆机构。该设计可以大幅提高靶船的快速性;浮力单体相对于船体甲板进行上下浮动和左右摆动,可以更好地适应航行过程中的海面波浪起伏,保证反射器的效果;四连杆机构提高了靶船的机动性能,从而适应不同航速、海况和运动状态下模拟现代海上目标特性的需求。该靶船增加了火炮、导弹击中海上目标的难度,更贴近未来海上实战需求。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装备预研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基于该技术方案,课题组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申请专利,先后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210046284.2)、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US11629938B1)共2项。其中第一申请人为中山大学,第一发明人为邓锐副教授,其他发明人包括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吴铁成副教授、苗建明副教授、杨建敏副教授,以及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硕、博士研究生罗富强、李豪、张泽振、胡予潇、宋志杰、任航、李豪、于祥、刘海龙、黄思翀等。

专利授权证书

       近年来,邓锐副教授课题组在高性能舰船创新设计方面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近十项国内外专利授权,包括一种三支点伺服的可变水翼攻角高速船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211373944.4)、一种用于集装箱船的伸缩导流罩及其控制方法(专利号ZL202210053195.0)、一种水上飞机的水面起降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02210059296.9)等,并在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Ocean Engineering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责编:康怡圆
一读:谭杰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