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丹霞,青春数梦想”——走进数学学院(珠海)暑期“三下乡”活动

稿件来源:中大学工 发布人:康怡圆 编辑:康怡圆

       7月17日至23日,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笃行丹霞,青春数梦想”暑期“三下乡”队伍赴韶关市仁化县夏富村,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伍由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党委副书记周剑芬、辅导员侯博文以及28名学生组成,实践内容涉及支教服务、社会调研和校史教育。队员们在夏富图书馆开设丰富的趣味课程,吸引了近30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积极参与;同时实地走访了夏富村特色产业,对其历史文化、人口结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调查研究。本次活动延续了数学学院(珠海)“三下乡”队伍与夏富村的互助帮扶情谊,得到了夏富村村民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盛夏时节,怀揣着梦想的少年们循着崎岖的山路走进粤北大地,将青春的故事书写在古村里携梦同行,满载而归,“笃行丹霞 青春数梦想”暑期“三下乡”活动顺利落下帷幕,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一、支教篇:撒播希望,共同成长

       在古村的三角街路拐进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一个由祠堂改造而成的小图书馆供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学习,也是“三下乡”队伍上课的教室。馆内,祖宗的牌位仍被保留,这个古今交融的图书馆或许蕴含着先祖对后人能够更多地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殷殷期许。课堂上,在孩子们炽热的目光中能看到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队伍能够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化,也是希望的种子。

       四天的支教过程中,队员们开设的课程涵盖了数学与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等。在数学与科学课上,队员们大多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且引导孩子们自主思考,课堂带领他们走进了科学这一广袤的田野,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正所谓教学相长。在心理健康课上,队员们将晦涩的概念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生动结合,用轻松的方式展开严肃的话题。在爱国主义教育课上,队员们巧用分组抢答竞赛的方式组织课堂,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让爱国精神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这些精心准备的课程也许就是“三下乡”队伍对这一份信任和期待的最好回应。

       队员们发现,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在课堂提问后脸上是思考的神情,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敢于在课堂上举手勇敢地表达自己,望向小老师的眼神也更加坚定和自信。大家凝聚的力量终于慢慢地点亮了这一点一点的微光,一切都因这些瞬间而值得。

       支教结束时,每一个孩子都为小老师写了一封信,信纸上歪歪扭扭的字迹盛满了孩子们的不舍。这些都是队员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印记,是温暖相伴的时光中涓涓流动的真情。在这个小小的图书馆里,青春梦想与稚嫩真心相遇,迸发出明亮的火花。

二、调研篇:深耕底蕴,振新发展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内的夏富村坐落于锦江下游平原,依山傍水,古建筑肌理保存完整,地理位置优越。去年夏天,数学学院的“三下乡”队伍来到这里,对村子已经进行了初步调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夏富村,本次活动“三下乡”队伍里新增了一支小队,专门负责夏富村的调研工作。针对不同的对象,调研组综合运用访谈、实地走访和史料研读这三种调查方法,围绕历史变迁、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多维度地展开调查研究。

       四天时间里,队员们奔走于乡野田间,足迹遍布村子的街头巷尾。队员们的第一个访谈对象李颂沂爷爷向队员们详细地介绍了村子里的古建筑、传统习俗“装故事”和夏富的人口构成及其历史原因。在他的讲述下,原本陌生的夏富村像一幅画卷在队员们面前徐徐铺开。曾担任村干部的李爷爷如今虽年逾八十仍活跃在田间劳作,劳作间隙他不辞辛苦,耐心地回答队员们补充的问题,提供的信息准确且详细。与夏富村妇联主席罗英的访谈让队员们了解到,夏富村作为广东省唯一一个地质文化村,具有独特的旅游发展优势,有明确的未来发展方向。她心系夏富村的发展,也对夏富村的下一代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实地走访中,队员们考察了包括手磨豆腐工坊在内的多个夏富村特色旅游产业,了解到夏富村当前发展的困境和潜力;同时,队员们随机采访了多位村民,其中有孩童也有长者,当队员询问他们时,他们总是暂停下手中的事,热情地回应着。从他们的回答中队员们得知,夏富村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县城里打工,孩子们也会到县城去上中学和大学。

       在短短四天的调研中,队员们感受到夏富村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淳朴的村风,与村民们建立了情感联结。工作结束后,调研组的同学们决定将调研结果做成宣传视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更多游客来到夏富村,从而促进夏富村的旅游产业发展。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留在夏富村建设家乡,在这一片土地上实现梦想。队员们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夏富村的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校史教育:结缘丹霞,中大传承

       活动的最后两天,队员们集体前往丹霞山景区内的瑶塘村,参观丹霞博物馆,并徒步登山。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丹霞地貌的百年研究历程和丹霞地貌学科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呈现在队员们面前。队员们了解到,在丹霞山从岭南名山到世界非遗的发展历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者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心血,由此,中大与丹霞结下了不解之缘。驻足丹霞山,成员们被它的险峻和秀美所震撼,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队员们缅怀彭华教授等优秀科学家,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传承科学家精神,践行中大校训。

聚散终有时,后会亦有期

这次的活动虽然暂告一段落

但“三下乡”队伍的故事仍在继续

期待明年夏天,再度相约夏富

 

责编:康怡圆

一读:冶玉兰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