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员参加网课科普海底沉积物研究
“中山大学”号科考综合实习船是目前国内设计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技术高度集成的新一代综合科考船,具备DP1动力定位能力,能够开展从海底到万米高空的地球系统各资源要素的无缝探测和监测,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全球开放的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的海上移动科研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网课主题为“中山大学”号近期的科研任务之一——采集海底可能深达2000米的海底沉积物,为此网课请到了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研究员进行科普授课。
揭秘海底沉积物研究和地质研究的关系

贾俊民老师是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一位研究生,在网课中,他解释了海底沉积物与地质信息之间的息息相关。贾老师表示,作为物源的高山岩石在差异性的搬运、沉积作用以及洋流和气候环境作用下转变为沉积物时,蕴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

从而我们通过技术手段分析采集到的长柱状样,就可以获得物源地和沉积地的当时地质特征。

揭秘海底沉积物研究和生态研究的关系

尹幸佳老师是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一位博士后,在网课中,她解释了海底沉积物与海洋生态之间的息息相关。通过举例甲烷氧化菌和甲烷生成菌,尹老师向我们描绘了海底沉积物生态与该生态中的微生物对海洋以及我们的生活有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


“中山大学”号第一次取样圆满成功
海底取样是一件高难度挑战,海洋的复杂天气和海况极大影响着取样的成功率。当遇到急流,还会导致取样器工作不佳、采样量减少等状况。
在操作人员们持续三小时的专注工作下,第一次取样克服了种种困难,取样量达到15米,取得了圆满成功。
未来交叉学科与海洋沉积物研究的结合将会极大丰富各学科对沉积物类型、浅层地质作用、深海地质作用、生物地质作用、深海生命过程和古海洋的了解,还能促进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海洋沉积物研究更能进一步地推动国家深海战略的实现。
责编:陈政元
一读:康怡圆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