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做客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广交天下客》
2023年10月2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第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特别节目《广交天下客》邀请中山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罗秋菊教授做客。
万商云集,共享商机,广交世界,互利天下。广交会不仅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展新和推新的平台。自2008年起,罗秋菊教授一直专注于广交会开展科研工作,用会展专业角度解读广交会如何赋能我国的经济和产业,对广交会的经济功能有独特的见解。
今年10月15日,第134届广交会开幕。本次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累计到会人数比上届同期大幅增长,广交会起到联通内外贸的平台作用。同时“新三样”产品备受瞩目,展现出中国制造的强大能力。罗秋菊教授在《广交天下客》节目中,阐释了本届广交会和参展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和积极影响。以下是访谈详情。

主持人:今天,我们广交会总台前方演播室里请到了中山大学教授旅游学院罗秋菊教授和我们一起关注广交会。罗教授,刚才我们看到,在广交会上,越来越多咱们的中国品牌、中国企业都在着力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注重设计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您专注广交会的研究已经超过20年时间,经过这么多年您对广交会的观察,这种创新活力给广交会带来了哪些变化?
罗秋菊:我列举几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CF奖)发挥引领效应。
CF奖2013年由广交会首次组织举办,评选具有突出设计价值的出口产品。CF奖面向全球企业、设计机构展开广泛征集作品和产品,十年来得到了大量海内外优质设计机构的大力支持,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每届参与数量都创新高。
第二个变化是参展产品结构不断发生演进式迭代。
由传统“老三样”出口产品,迭代到当下“新三样”出口产品,体现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点是新兴市场采购商及参展商占比持续增长。
广交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建国家进行供-采对接。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到会人数占比提升到58.1%,进口展累计吸引了70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2000多家企业参展,占进口展区企业数量比重超过60%,在不确定性的全球化背景下开辟新市场、迎来新机遇。
第四点是广交会作为临时产业集群,引爆行业创新。
广交会不仅产业链上下游齐全,而且时间上在不断迭代。广交会在短期内集聚产业链企业,进行着产业价值链的临时、定期、高强度的横向与纵向知识交换,可视作临时产业集群。作为临时产业集群的广交会创新空间“强度更大”“趋向更新”,容易形成创新知识扩散的催化剂。临时集聚效应帮助企业汲取远距离的外部知识,促进创新知识从行业龙头企业迅速向所有的参展商快速扩散。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了创新创造给我们广交会带来了很多很大的变化,让国外采购商在这里买得很开心。从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国内企业给广交会带来了很多新产品,他们也在广交会寻找新商品、新技术、新理念,您认为这种创新意识对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会有哪些帮助?
罗秋菊:我重点谈几个积极的效应。
首先充分体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变迁史。
从OEM代工生产,到ODM代工设计,到企业自主品牌创建,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数量优势,再到高质量发展,见证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变迁史,演变轨迹非常清晰。
第二点是企业竞争力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从早期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主要以价格优势作为竞争力;现在已经逐步转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突出性价比优势;下一步最终回到欧美国家市场,以我们的创新作为竞争优势,体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第三点是专精特新企业崭露头角趋势。
主持人:是的,您刚才提到了这些,虽然广交会是一个临时的产业集群,但它作为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让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助力中国外贸的对外发展。本届广交会上,服务企业增加到了132家,展示规模也创下了新高。今年已经是广交会举办的第67个年头,一直以来是以商品贸易为主的,那么今年新设立的贸易配套区,体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罗秋菊:我有几方面的理解。
第一方面是持续进行组展优化。
在引入参展新题材、优化展区结构、发挥参展企业品牌的引领作用、提升参展商的质量、增加展场规模、扩大进口展区规模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而本届是调整力度比较大的一届。
第二个方面是绿色治理实践形成示范效应。
广交会从1.0迭代到2.0的绿色治理实践,呈现了中国绿色发展计划的价值链治理,广交会通过向超过25000多家参展企业、140家搭建商、几十家垃圾清运企业推行绿色展台,最终形成绿色实践路径,为实现净零碳排放做出示范效应。
最后,广交会是一张文化名片,是金字招牌。
广交会开展67年来世界风云突变,但广交会从未中止,创造了广交会的传奇。广交会是中国经济与外贸的晴雨表,本届展位数再创新高,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很好,抵御冲击以及从冲击中快速复原的能力很强。万商云集广交会,足以证明广交会的魅力,证明中国产品的魅力。这些正是“对外开放”、“敢为天下先”的广交会文化符号。
主持人:是的,您提到,世界风云突变,但广交会从未终止。相信广交会一定会在不断创新中办的越来越好。
责编:范凌婧
一读:陈政元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