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研究中心举办 “文明交流互鉴系列文化考察” 首次活动
2023年11月10日至11月12日,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中东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文明交流互鉴系列文化考察” 首次活动。本次活动主题为“大运河与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的交融”。中东研究中心中外籍教授团队一行六人赴扬州考察了仙鹤寺、普哈丁墓园两处重要的古迹,并参观了位于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充分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大运河畔的古城扬州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伊斯兰世界进行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辉煌历史。
11日下午,中东研究中心教授团队考察了扬州仙鹤寺和普哈丁园,在扬州市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汪继圣先生陪同下,学习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历史,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
仙鹤寺始于宋德佑元年(1275年),由来自阿拉伯的伊斯兰先贤普哈丁手创。普哈丁在扬州生活十年,以其虔诚和美德赢得当地人民的拥戴和官方的礼遇。普哈丁园是专门为他建造的墓园,后又成为多位先贤名士的安息之所。两处古迹体现了鲜明的传统风格,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堪称伊斯兰中国化的典范。
12日上午,团队一行赴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参观学习,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以及大运河对于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关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做过多次重要批示,发表过多次重要讲话。本次活动旨在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加深对“一带一路”、“全球文明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的认识,理解“宗教中国化”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意义。
参加本次活动的学者包括:中东研究中心主任曾记副教授、阿拉伯语系主任马妍哲教授、Enayatollah Yazdani副教授(伊朗)、Linda Matar副教授(黎巴嫩)、Shaher Al Shaher副教授(叙利亚)、Daoud Abdallah博士(约旦)。
责编:许璐洁
一读:李虹辰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