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及灾害风险学术交流会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大气科学 发布人:卜晓彤 编辑:卜晓彤

       2023年12月12-13日,由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广东省气象学会天气学专业委员会和珠海市气象局联合主办,珠海市气象学会承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及灾害风险学术交流会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顺利召开。项目的骨干成员及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业务部门与企业的学者、气象相关从业人员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王东海教授主持开幕仪式

       此次会议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城市群,围绕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链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研讨。北京大学刘树华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汇报,中山大学王东海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建华研究员、国家气象中心首席预报员陈涛、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伍志方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陈永勤教授作为课题组长分别就各课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汇报。

北京大学刘树华教授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汇报

       会议同时邀请了九位学者围绕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进行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涉及极端天气事件发展机制、降水洪涝、风暴潮灾害事件机制、大气-海洋-海浪耦合模型、热带气旋灾害机理、高温热浪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引发了现场的热烈讨论。全体参会人员于12月12日下午考察了珠澳合作共建的外伶仃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站。

参观珠澳合作共建外伶仃海洋气象综合观测站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与区域战略定位上具有重要意义,而提升灾害风险管理的能力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重大科技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大湾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不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韧性不足、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次交流会将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灾害链的基础研究、业务应用和战略决策充分连结,通过多学科、多领域与多部门的深入交流,既为未来项目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与落地示范奠定基础,也为实现对灾害风险的有效管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进而为保障大湾区经济社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责编:卜晓彤

一读:何欣琼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