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与哲学系(珠海)、中文系(珠海)联合举办“中华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党建工作坊”
2023年12月15-16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同志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文化和先进产业发展的认识,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意识,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提高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能力,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党委与哲学系(珠海)党委、中文系(珠海)党委联合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在东莞市松山湖共同主办了“中华优秀传统与企业文化党建工作坊”。
15日上午10时,工作坊的开幕式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201会议室举行,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党委邱楚东副书记参加座谈。在开幕式上,首先由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院长覃璇致辞。覃院长先介绍了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的建院历史及发展概况,接着介绍了东莞产业分布发展情况,最后提出了希望今后能够加强人文社科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融合。哲学系(珠海)党委屈琼斐书记代表三个院系对东莞研究院的接洽工作表示感谢。她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缘起,提出相关参与院系要充分利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这一窗口平台,促进学科交叉,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开幕式后,同志们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相关科研、产业机构。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于2020年由中山大学组建。通过实地参观“蚊子工厂”,大家深入了解了生态防控蚊媒病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蚊媒繁殖发育、雌雄分离、大规模饲养、核技术应用等情况,还了解了利用射线辐照昆虫不育技术实现控制蚊虫的具体过程。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其发展定位是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的新窗口。同志们通过参观材料博物馆和相关团队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在材料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对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下午13:30在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201会议室举办了微课堂(一)。本节微课堂的主题是哲学与人工智能的跨界交流。东莞小豚智能技术有关公司耿涛总经理介绍了ChatGPT的发展和现在应用的情况。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王华平教授和系主任助理叶斌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让人工智能学会讲理”和“人工智能治理的伦理理念”的报告。随后,与会人员围绕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引发的哲学视域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探索与见解。



接下来,同志们来到了海战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向导的指引下,大家参观了博物馆、鸦片战争的古战场、虎门炮台旧址等地方。通过参观加深了大家对于鸦片战争、对中国军民抗击外敌侵略的历史的认识,再次唤起和坚定了同志们作为中国共产党员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
16日上午微课堂(二)和微课堂(三)分别在松山湖图书馆和大岭山图书馆举行。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李大海副教授以“司马迁和史记”为题讲述了司马迁的生平、史记成书的前后经过及其重大历史意义,并指出了史记中所蕴含的司马迁的“通古今之变”思想对于后世人的启发。

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刘杰助理教授以“李清照其人其词”为题分享了她对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她先从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中所呈现的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开始,接着介绍了李清照《词论》中“别是一家”的思想,继而深入剖析了李清照词的特点及成就,最后阐述了当下关于李清照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接近两天的工作坊,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十分灵活多元,既有粤港澳大湾区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实地参访,也有传统历史文化、诗词文化的微课堂讲述。通过参观交流,不仅提高了大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让大家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更激发了大家对于人文学科如何与地方产业经济相融合,如何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提升整体效能,如何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责编:王佳婷
一读:王艳琪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