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部调研组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调研,指导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实验室建设工作
2024年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一级巡视员汪黎明率队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调研,指导文旅部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实验室建设等工作。调研组成员包括:文旅部科技处但乐主任、复旦大学张新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王志教授及省文旅厅资源开发处刘昭黎四级调研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徐红罡院长、保继刚教授和人工智能学院印鉴院长,以及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参观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楼,并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相关老师座谈。徐红罡院长汇报了旅游可持续智能评测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展,重点围绕实验室发展历程与框架搭建、四大应用场景、核心技术体系与突破、社会服务影响和未来计划五大方面进行阐述。
徐红罡院长重点介绍了实验室长期开展大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测工作、旅游乡村振兴评测工作以及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评测工作的情况。她表示,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旅游可持续发展监测,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休闲共享的优质生活圈,用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动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的公共事业。保继刚教授特别介绍了“阿者科计划”的实施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对乡村旅游运用数字化的思考。

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保继刚教授演示了以广西为试点省份的大数据监测平台,介绍其在旅游统计问题上的创新突破及在大数据监测中的应用。刘逸副教授介绍了情感评估模型的开发、应用和共享平台建设概况。助理教授李春红展示了大数据背景下游客行为监测方法,包括对游客心理过程、语义特征等进行文本分析,基于情绪识别等进行图像分析,以识别游客生理特征。助理教授罗晓燕用智能机器人“卓尼”演示了人工智能研发中旅游生成式问答的创新成果。徐红罡院长最后介绍了脑电在旅游中的运用情况。
汪黎明巡视员详细了解旅游学院近年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了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大数据监测、可持续旅游、乡村旅游振兴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成绩,同时对今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文旅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指导建议。
关于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中山大学可持续旅游智能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是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为基础,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和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整合中山大学旅游管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优势学科力量,以及广东省大数据分析与处理重点实验室和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的团队力量共同建设的一个面向可持续旅游监测的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的实验室,主要从事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数据采集与智能处理,可持续旅游评测与服务技术两个方向的研究。
实验室主任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宫辉力教授。
责编:覃大静
一读:范凌婧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