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成功举办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 发布人:卜晓彤 编辑:卜晓彤

       5月18日至19日,物理与天文学院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珠海校区天琴中心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教授、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杨山清教授、党委书记海珊、副院长李程远教授、副院长马波副教授、党委副书记刘念,以及物理与天文学院两系一中心的教师代表出席论坛,物理与天文学院还特邀优秀校友代表北京大学博士后朱良贵、武汉大学博士后周欢返校,为在校生送上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论坛设有28个汇报展示,以及40份海报展出,学院师生参与活动共计380人次。

       开幕式上,杨山清院长对到场的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大家介绍了物理与天文学院的发展沿革、培养理念,研究生培养成果等。他表示,此次论坛旨在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在中大 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促进院内两系一中心研究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杨院长也激励大家在本次论坛中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广泛交流、碰撞思维,并以此为契机,继续刻苦钻研,要在学术领域争取更大的收获和建树,服务祖国、服务社会。

       在特邀报告环节,北京大学博士后、天琴中心2018级毕业生朱良贵从“如何结合引力波探测和AGN星表推断致密双星引力波源的形成环境?如何结合引力波探测和巡天星系星表独立地推断宇宙膨胀的历史?”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引力波探测对天文学研究的意义。武汉大学博士后、天文系2020级毕业生周欢以“利用引力透镜效应研究原初黑洞”为题为大家介绍了原初黑洞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并分享了他在博士和博后期间利用各类天体引力透镜效应限制原初黑洞的一系列工作等。两位校友的报告干货满满、精彩纷呈,为同学们展现了学术及专业的无限魅力,点燃了同学们潜心研究的热情。

       论坛中,来自两系一中心的研究生分别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报告研究主题多元、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角丰富,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展现了学院研究生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评委老师为学生汇报展示进行评分,并针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提供指导意见。现场师生踊跃参与、观点交锋,聚各家所长,共同探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现场氛围热烈。

       闭幕式上,论坛组委会综合评委点评意见和师生投票意见,评选出优秀学术报告、优秀学术海报、最受欢迎报告等多个奖项,并为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奖品。

 

获奖名单如下:

优秀学术报告一等奖

孙浩民、鲁孚嘉、施迪文、欧阳旭甲、徐文财、王栋

 

优秀学术报告二等奖

彭帅、陈洪昱、黄韵蕾、庄嘉伦、张馨、

李辉、银晓琦、候雨杭、方西浩

 

优秀学术报告三等奖

游京军、胡一菲、莫俭锋、彭达琛、姜思宇、刘腾、宋瑞雨、王德志、周世奇、刘耿昊、王宇翔、丘维斯、李新雨

 

最佳海报奖

付邓炜、常洁、蔡炳蔚、卫欢欢、施迪文、

王吉、杨彪、王好奇、赵丽曼、欧阳希昶

 

最受欢迎报告奖

庄嘉伦、欧阳旭甲、银晓琦、徐文财

孙浩民、李辉、鲁孚嘉

 

       本次学术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搭建起一个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展示的平台,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调动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和科研活力。在百年校庆即将到来之际,物理与天文学院师生将以更加饱满的学术热情、更加扎实的专业素养,投身学术科研事业,为百年中大献礼!

 

 

 

 

编辑:卜晓彤

一读:邝静仪

初审:曹雁群

复审:翟爱梅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