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珠海)青马学堂参观“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活动纪实
参观红旗渠

“水是生命之源,渠是希望之路”。当红旗渠的涓涓细流穿越历史的长河,映照着中华儿女的不屈与奋斗,它便不仅仅是一条水利工程,更是一部诠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壮丽史诗。
2024年5月24日,中文系(珠海)青马学堂学员及22级同学怀着对红旗渠精神的崇敬与向往,共同参观了“红旗渠精神进校园巡展”,探寻那份永恒的精神之光。
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其核心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林县人民靠着这种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他们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了211个隧洞,架设了152座渡槽,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在巡展现场,跟随者讲解员老师的生动讲解,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一幅幅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林县人民在悬崖峭壁上辛勤劳动的身影;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战胜困难、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勇气。


“誓把山河重安排”,红旗渠精神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在展厅的最后部分,讲解员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红旗渠故乡的新成就,团结奋进的安阳儿女牢记领袖嘱托,感恩奋进,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阳实践,奋力开创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建设新局面。
在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想与收获:
01
刘亦轩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进校园的系列活动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作为00后,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在祖辈的努力下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我们国家初期的艰苦时代,所以可以通过这次活动了解那时的情况,从而学习党员精神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坚毅品质和奉献精神。红旗渠的开凿是历经磨难的,战太行,出太行,是一首壮丽的英雄史诗,而最后的成果是富足的,富太行,美太行,在党的带领下,大家完成了几千年来没有实现的事业,把一个地区发展的未来给一步步凿了出来,把理想变成了现实,并给人民生活创造了前进的条件,所有的血汗都铸造了时代的丰碑。作为大学生、光荣的共青团员,与祖辈们在讲解与展览中再次同心共振使人感受到充足的动力和党与国家赋予的使命,我们也将写就属于我们时代的新的史诗。
02
吴蓝可
“高山无言,渠水有声”,林县人民用坚韧不拔和聪明睿智谱写了一曲时代的赞歌。唯有矢志不渝,无惧筚路蓝缕,曾经的林县依靠红旗渠解决了吃水问题,而观新时代的林州,因地制宜,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形成了集红旗渠研学,生态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吾辈当赓续红旗渠精神血脉,不忘本来,继往开来,以吾辈之青春护佑盛世之中华,以吾辈之丹心启程新征途。
03
何鑫
今天,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回顾了红旗渠艰苦的建造历史,也看到了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非常感慨。早在历史课本、主题教育中就了解过修建红旗渠的伟大事业,今天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我认识了修渠背后的一个个平凡英雄,被他们的工作环境之艰苦,修渠意志之坚定所打动。因为打翻了一桶水而含羞自尽的村民让我吃惊,投身修渠事业不幸埋骨异乡的烈士更让我感动。红旗渠是很具有重量的三个字,它承载着林县人民摆脱千年旱灾,奔向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浓缩着十万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艰辛与血汗。而在其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如同明亮的火炬,带领着林县人民、全国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坚定人定胜天的信念,跨过一道道坎坷,用勤劳的双手共创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我们要在新时代发扬红旗渠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修渠的毅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真刀真枪的实干描绘美好生活的蓝图!
04
张晨希
红旗渠工程奏响了团结协作的最强音。在林县那片贫瘠的土地上,近10万人民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他们不分你我,不分昼夜,面对着苍茫的太行山,他们用双手一锹一锹地挖掘,一石一石地筑堤。他们的身影在烈日下缩短,在夕阳中拉长,但始终不变的是他们坚定的步伐和不屈的目光。工程中的英雄们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生命诠释了团结协作的真谛,他们的故事也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红旗渠,这条蜿蜒在太行山间的人工天河,不仅是一条灌溉的渠道,更是一条团结协作的纽带,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此次参观学习,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编辑:王艳琪
一读:罗雨欣
初审:曹雁群
复审:翟爱梅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