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卢鹤绂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建引领追寻先生足迹,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2024年6月7日,是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先生诞辰110周年。1941至1943年间,卢鹤绂先生在中山大学开展核物理与核能教研工作,并于1942年完成中国核能教研的开山之作《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一文。在过去三年间,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对这一“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史”(以下简称华南教育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中山大学校史事件开展深入研学,通过党建引领核物理课程思政,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学习卢先生的生平及贡献,发扬和光大中国核能教研起源文化及卢先生的科学家精神,激励和培养新时代红色核能青年。
党建研学及纪念活动
2021年7月21-22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瑶率调研组前往坪石镇中山大学办学旧址,首次探寻中国核能教研起源地开展党建调研。调研组与乐昌市华南教育史研学工作专班座谈,达成了合作复原展示塘口村的核能教研发源地的历史,活化利用坪石华南教育史资源的共识。


2021年11月11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邀请韶关学院华南教育历史研究院院长宁夏江教授前来珠海校区,为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师生党员及学院青马班学员讲授《抗战时期中大粤北办学史和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专题党课。


2022年11月26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在珠海校区举行中山大学核能教研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得到陈佳洱院士、张焕乔院士、夏佳文院士、卢先生的后人以及全国多家兄弟单位的热烈响应,分别以会议发言、视频发言、贺信和贺词表示祝贺。


2023年6月6日-7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与韶关学院、广东省地质局、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乐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共同举办了“探寻华南教育历史根脉,勇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纪念卢鹤绂先生诞辰109周年系列活动。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袁岑溪副院长于韶关学院“卢鹤绂与我国核能事业”学术讲座,并率领师生党员代表在坪石镇中山大学旧址实地研学。

2023年12月9至10日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组织党建研学团,带领师生党员、积极分子前往乐昌市坪石镇中山大学粤北办学旧址探访中国核能教研起源地,通过现场教学、交流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党建研学教育培训活动。研学团实地参观中山大学在坪石镇的办学旧址,还重点参观了当时卢鹤绂先生为讲授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程的旧址——马援庙遗址,并听取华南研学工作专班何昆亮老师专题党课。

课程思政及获奖情况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为纪念卢鹤绂先生对我国核能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在我校完成中国核能教研的开山之作《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2022年开始在本科阶段设立“鹤绂班”。鹤绂班的培养理念为发挥主动、个性探索,通过多门专业选修课引导学生进入核学科各前沿方向,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开展第二课堂科研探索训练。
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在核物理介绍等课程引入卢先生及其开展核能教研的思政内容,结合一系列党建调研和纪念活动,学院主持撰写《党建引领核物理课程思政》一文,在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核物理介绍》相关课程思政内容,入选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获2022年“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进课程”实践教学成果二等奖。

卢鹤绂先生在中大
卢鹤绂(1914-1997),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1941年卢鹤绂先生从明尼苏达大学博士毕业后,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他不顾国内生活困苦,立刻归国投身教书育人,于中山大学在韶关乐昌坪石镇的办学点开启教研生涯,并于1942年在中山大学完成《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这是国际上首次公开发表的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全部原理。卢鹤绂先生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积极创建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为科学界,尤其是核学界培养了大量人才,“两弹”元勋中有7位是他的学生。
编辑:王艳琪
一读:罗雨欣
初审:曹雁群
复审:翟爱梅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