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徐政基老师赴云南凤庆举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题讲座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发布人:郎泽宇 编辑:郎泽宇

       7月19日,中山大学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徐政基副教授与学校乡村振兴工作组一同赴云南凤庆,在凤庆县大礼堂举行了主题为“集成电路与光刻技术的启示——在智慧农业的应用”的乡村振兴专题讲座。凤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邱永平同志,县直机关和乡镇分管负责同志共一百余人参加讲座。

       根据学校帮扶工作安排,学校每年安排不同学科专业,结合当地发展需求,在当地开展社会调研、科普讲授、送医送技等工作,助力地区发展,近年来,智慧农业技术对计算机相关的软硬件技术需求日益增加,徐政基副教授应邀到凤庆开展智慧农业中的芯片研发及运用的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徐政基副教授充分结合凤庆当地实际,首先从芯片的关键材料“锗”出发,为现场听众详细介绍了这一原材料的重要性以及在芯片领域的广泛应用。据新华社报道,在全球目前已经探明的锗资源储量中,中国占全球储量的41%,而云南作为中国锗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占中国储量的26%,锗资源主要矿脉就位于临沧地区。目前,临沧及凤庆锗资源的勘探开发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据《云南省凤庆砚田多金属及锗矿勘探实施方案》评估,该项目若顺利开展,预期可提交探明+控制+推断资源量锗矿石量69.76万吨。

       徐政基副教授指出,中国近10年累计向世界供应了68.5%的锗,是全世界最大的锗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是相关的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环节薄弱,内需相对有限,产品多以冶炼和初加工为主。如何高效利用好我国珍稀的锗资源,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徐政基副教授随后系统介绍了集成电路的发明与制造原理,光刻机与光刻技术的迭代。通过集成电路领域一个个尖端成果,徐政基副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当地干部指出了锗资源在红外光学和芯片领域等未来科技竞争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实现锗资源全产业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

        徐政基副教授还提到了智慧农业的特征和趋势,以及芯片和信息技术在智慧农业的应用等内容。他指出、无人机、物联网、原产地标志等都属于智慧农业中的常见领域,这背后都需要芯片技术的支撑,他建议可以和当地有需要的企业进行对接,探讨可行方案。

        今年是中山大学定点帮扶凤庆的第11年,在与凤庆县召开的座谈会上,高松校长强调,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所长所能,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中大贡献、展现中大担当。

        按照校党委陈春声书记要求,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努力在做帮助百姓的好事实事过程中,让学院师生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得到历练和发展。学院充分贯彻落实中央及学校指示,积极将专业所长与地方特点相结合,实现“校地携手”同发展。学院不仅积极投身于学校定点帮扶凤庆工作,还组织学院师生参与三下乡等乡村实践活动,将科研成果谱写在祖国大地上。

 

编辑:郎泽宇

一读:卢月明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