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博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斩获中山大学团学两项大奖
近日,在中山大学校团委组织的2024 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暨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典型评选中,旅游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旅游学院团队“旅者致远 行者无疆”博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荣获优秀团队,周明博士荣获优秀个人,团队还将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优秀团队等奖项的角逐。同时,博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还在中山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的“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师生主题社会实践优秀案例评选中,斩获一等奖。这既是对旅游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团队的鞭策,也将激励更多的年青学子投身乡村社会实践,青春报效祖国。

“旅者致远 行者无疆”博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下文简称“博罗”突击队)由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黄山担任队长,党委副书记赵静为副队长,两位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保继刚教授和孙九霞教授担任顾问,资深旅游规划专家陈奕滨博士带队,包括1名博士后,3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和6名本科生。
自5月份与博罗县团委和文广旅体局结对以来,“博罗”突击队的指导老师和核心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多次与博罗县团委和文广旅体局相关领导深入探讨文旅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急迫需求,梳理了10多个帮扶点,并优选了三个帮扶点作为本次暑假百千万突击队的重点任务,包括建设一个历史文化名村——旭日村、提升一项特色产品——罗浮山体育旅游产品品牌提升、设计一个生态研学课程——浮生六季生态园研学课程。
帮扶工作现场调研工作扎实深入,帮扶模式创新性强。本次“博罗”突击队共完成了30+景区景点考察,50+地方行政管理人员、文旅从业人员、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考察线路总里程超过500公里,获得大量一手二手资料,并举行了多次的现场交流研讨会,现场回应了一批文旅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文旅发展问题。帮扶工作以文旅高质量发展和环两山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基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深厚的科研底蕴,丰富的文旅产业咨询实力和良好的业界资源,形成了“全链条”和“1+n”特色帮扶工作模式。全链条是涵盖文旅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全产业链,帮扶不仅包括了文旅开发前的资源和市场调查,整体规划,分区和分部门规划,项目策划;开发建设中的业态引入,招商引资,规划调整,市场营销和人才培养;以及开发建设后的效果评估。1+n是以技术咨询为核心工作,重点解决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谋划和分层规划的帮扶工作,同时利用行业资源优势,在招商引资,业态创新,科技植入,人才培养,会议会展,大型活动导入等方面提供多方位的支撑。
帮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落地导向,强调成果的理论性和实操性。在调研过程中一直将发现的问题与地方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务求能够将一些调研发现,以及发展模式、理念及时推广下去,并实现部分旅游项目就地敲定初步方案。调研结束前,突击队与博罗县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和乡镇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汇报了考察的一些初步想法和规划理念,并就会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广泛探讨并交换意见。
调研结束后,“博罗”突击队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继续挖掘资源特色,推敲项目定位,探索落地策略,强化业态创新。通过几轮的研讨和方案修改完善,形成了三个课题成果:1,基于数字化文旅的旭日历史古村活化方案,提出打造广东省首个全景式数字文化沉浸式体验村落的概念;2,圣境罗浮·运动天堂——罗浮山体育旅游品牌打造,形成涵盖一系列户外体育休闲线路和节点,一批新型时尚体育运动,多个知名体育赛事,体育社团和体育爱好者具有高度黏性的全维度体育旅游产品体系。3,浮生六季生态园全要素研学课程设计,依托高校在研学旅游的资源和优势,建设涵盖习惯培养,人格构建、心理疗愈、学习提升四大领域的30多种研学课程体系,整体提升博罗研学旅游品质。
本次“博罗”突击队的社会实践和乡村发展帮扶工作,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深刻内涵;他们在专业老师团队的带领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勇于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旅游学院师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一次检验,更体现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初心和信念。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优秀团队涌现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编辑:区晓淇
一读:康怡圆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刘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