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百年校庆数学与统计论坛顺利召开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 发布人:朱悦馨 编辑:朱悦馨

       为加强国内外同行间的交流并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在中山大学即将迎来建校百年之际,数学学院(珠海)于2024年10月25日至28日在珠海校区海琴2号隆重举办了“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百年校庆数学与统计论坛”。

大会合影

       论坛以“数学与统计”为主题,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沈维孝教授,以及43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出席。数学学院(珠海)赵育林院长、章向宏书记、陈秀卿副院长及师生代表50余人参会。会议开幕式由学院党委章向宏书记主持。

章向宏书记主持论坛开幕式

       10月26日上午,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杨清华常务副校长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中山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回顾了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悠久历史,该学科自1924年孙中山先生创校时成立的数学系以来,已走过百年历程,在数学与统计的教育和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成立于2015年10月,学院致力于发展基础数学,做大做强应用数学,开展原创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研究,为一流数学人才培养建设优质平台,为数学学科发展贡献一流成果,为“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为中山大学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学科发展提供支撑。最后,杨清华常务副校长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未来的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致辞

       赵育林院长介绍了数学学院(珠海)的基本情况及本次论坛的背景。1999年8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签订协议建立珠海校区,2015年学校调整了珠海校区的办学规划,开始建立整建制学院。数学学院(珠海)于2015年10月成立。目前,珠海校区已有二十个整建制学院。数学学院(珠海)也从最初的2名专任教师、5名博士后,发展到现在拥有35名专任教师和2名博士后,其中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以上,40岁以下的教师约占80%。截至2024年底,学院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项,立项经费超过一千三百万元;其他省、市及博士后基金51项。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的高层次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数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期望鼓励更多青年学者投身于相关研究,深化与推进数学学科的发展。

赵育林院长致辞

       周向宇院士在致辞中对数学学院(珠海)的邀请表示了感谢,回顾了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发展与成就,特别致敬了姜立夫先生以及他的导师陆启铿先生的学术成就与治学精神。周院士强调了中山大学与多复变函数论的深厚渊源,并肯定了数学学院(珠海)多复变青年教师团队的学术成绩。最后,周院士表达了对中山大学数学学科的美好祝愿,也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周向宇院士致辞

       沈维孝院士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山大学百年华诞的祝贺并感谢了数学学院(珠海)的邀请。沈院士表示此行是首次来到中山大学数学学院(珠海),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给人一种宁静而富有创造力的氛围。数学学院(珠海)汇聚了一批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学院也在飞速的发展,相信未来会越办越好。

沈维孝院士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中山大学数学学院胡建勋教授主持论坛,周向宇院士和沈维孝院士分别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周向宇院士的报告题目为《多复变:中国数学家的贡献》,他详细讲述了华罗庚先生开创的中国多复变研究,以及中山大学毕业生陆启铿先生及其学生的工作。沈维孝院士的报告题目为《低维动力系统研究的若干进展》,他介绍了自己在低维动力系统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

周向宇院士主旨演讲
沈维孝院士主旨演讲

       26日下午和27日上午,论坛设立了两个平行分论坛, 26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的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与会代表与报告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为数学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此次论坛的举办不仅献礼学校百年华诞,更为师生带来了前沿的学术资讯,呈现了一场内容丰富、高水平、国际化和前瞻性的学术盛宴。未来,数学学院(珠海)将持续搭建平台,做好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院科学研究的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编辑:朱悦馨

一读:王佳婷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