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王爽副教授主编的《宇宙学概论》教材正式出版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物理与天文学院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由物理与天文学院王爽副教授(主编)、黄志琦教授、朱维善副教授、汤柏添副教授、罗峰副教授及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王一教授共同编写的《宇宙学概论》教材已于近日顺利出版。
教材介绍

2017年,王爽副教授开始创作《宇宙奥德赛》系列科普丛书。《宇宙奥德赛》是一场从空间和时间上环游整个宇宙的旅程。旅行前半段是一场空间之旅,从地球出发,依次游历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一直飞到宇宙的尽头。旅行后半段是一场时间之旅,从宇宙创生之时出发,在时间长河中顺流而下,依次探寻宇宙起源、生命诞生和宇宙命运的奥秘。该书以宇宙奥德赛之旅为逻辑主线,就能把包括行星、恒星、星系、宇宙、理论物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内的多个物理、天文学领域巧妙地串联在一起,从而构建出一个非常新颖的知识体系。

《宇宙学概论》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宇宙奥德赛当代物理丛书》系列教材的开篇之作。它按照时间之河流淌的顺序,依次介绍7个最核心的宇宙学主题,包括暴胀、宇宙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大尺度结构、第一代恒星、暗物质、暗能量。此书也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同名专业选修课《宇宙学概论》的授课教材。
基于《宇宙奥德赛》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架构,未来几年,编著团队计划出版一整套教材丛书,即《宇宙奥德赛当代物理丛书》。此项目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立项,清华大学出版社事业部主任胡洪涛老师担任这套教材丛书的责任编辑。王爽副教授被清华大学出版社聘为这套丛书的主编。

教材特色
1 新颖的知识架构
传统的宇宙学教材总是按科学发现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宇宙大爆炸、宇宙微波背景和暴胀等主题。本书另辟蹊径,按时间之河流淌的顺序,把章节顺序调整为暴胀、宇宙大爆炸和宇宙微波背景。这有点像是《史记》,要按时间顺序以史料较匮乏的《五帝本纪》开篇。
2 鲜明的科普特色
每章的第一节都是一篇关于该领域的科普文章,致力于让没有任何数理基础的初学者也能了解该领域的核心问题和历史沿革。此后的各小节则逐渐深入,通过核心数学公式和物理图像的介绍,让那些具备物理或天文专业本科生的知识层次的读者,能够了解该领域最核心的知识体系。
3 对物理图像的高度重视
本书希望借助大量原创的科普化比喻,让学生了解数学公式背后的物理图像,从而摆脱“只知计算不知图像、只知数学不知物理”的窘境。
作者团队

王爽,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包括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在内的5个教学奖;从事宇宙学研究,发表SCI论文30多篇,总引用2500多次;知名科普作家,代表作《宇宙奥德赛》系列,已出版7本科普书,获得12项省部级或全国性科普奖,包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知名微博科学科普博主,粉丝数超过300万,总阅读量超过12亿。
个人介绍链接:https://spa.sysu.edu.cn/zhhans/teacher/167

王一,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港科大空间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曾任剑桥大学霍金高级学者,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香港研究资助局研究学者计划资助。从事理论物理和宇宙学研究,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总引用6400多次。科普作家和短视频科普创作者,参与编写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版科普书《一说万物》和《一说三体》。
个人链接介绍:https://physics.ust.hk/eng/people_detail.php?pplcat=1&id=223

黄志琦,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支持,任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从事理论和观测宇宙学研究,曾任国际大型合作实验Planck核心组成员,参与Euclid,ACT,SPIDER等国际合作实验,并与Planck团队一起分享了Gruber Cosmology Prize 和 Giuseppe and Vanna Cocconi Prize 等国际奖项。
个人介绍链接:https://spa.sysu.edu.cn/zh-hans/teacher/110

朱维善,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与演化,多体与流体数值模拟。对宇宙重子网络,星系际介质的分布、运动、热力学及其观测效应有一定研究;对星系际介质,星系周介质,星际介质及恒星形成的循环反馈过程有研究兴趣。
个人链接介绍:https://spa.sysu.edu.cn/zh-hans/teacher/164

汤柏添,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是利用恒星在光学及近红外波段发出的光来了解恒星集团的演化。曾多次获得Magellan, GTC, CFHT等国际大望远镜时间,并参加APOGEE,Gaia-ESO和LAMOST等国内外大型光谱巡天项目。已在ApJ, MNRAS, A&A等知名天文杂志发表文章50余篇,引用1500余次。
个人介绍链接:https://spa.sysu.edu.cn/zh-hans/teacher/136

罗峰,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是理论粒子物理和宇宙学。主要研究课题包括暗物质、大爆炸原初核合成、超对称唯象学和其他超出现有标准粒子物理模型的新物理。
个人介绍链接:https://spa.sysu.edu.cn/zh-hans/teacher/138
编辑:冯静怡
一读:朱悦馨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刘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