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略竞争与经济安全泛化的全球挑战研讨会(2024)成功举办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发布人:陈艺佳 编辑:陈艺佳

        11月23日,由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大国战略竞争与经济安全泛化的全球挑战研讨会(2024)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六号B210召开。来自中山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兰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南京大学等的近二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展开专题交流。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李晓超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中美作开幕式致辞,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姜鹏主持开幕式。

image-20241209083346-1
 

 

image-20241209083354-2
 

        会议伊始,李晓超书记和王中美所长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表示期待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为理解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场 全球形势与中国外交

        随后,在姜鹏老师的主持下,各位专家学者围绕第一个议题“全球形势与中国外交”展开交流。

image-20241209083434-3

 

1

image-20241209083538-4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进围绕“国际政治中的东西南北问题”,指出,东西南北的概念曾在冷战期间很流行,如今再度流行正是国际政治“再阵营化”的体现。徐老师认为,站在中国的立场,可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划分东西轴;以“一带一路”划分南北轴。此外,相较于冷战期间的意识形态概念,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具有身份上的开放性。

 

2

image-20241209083610-5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曾向红教授以“当前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中亚”为题作发言分享,指出,在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地位提升的背景下,美西方将中亚视为遏制中俄的抓手;俄罗斯将中亚视为维持后苏联空间影响力的支点;中国将中亚视为保障西部安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中亚各国面临大国对抗加剧的安全挑战,但同时中亚国家多元平衡外交政策得以落实,中亚地区第二次一体化进程也得以重启。

 

3

image-20241209083634-6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以“泛安全化的世界与全球南方的战略选择”为题作发言分享,指出,当今世界的几大重要变化包括:“安全”概念的边界逐渐模糊;博弈逻辑从正和到零和再到负和;对“规避损失”的重视正逐渐压倒“获取收益”的考虑。钟老师认为,泛安全化尚不明显的世界主要以成本收益的经济逻辑指导运作。然而,泛安全化的国际政治环境中,这一逻辑逐渐不再适用。中国应重新审视国家间相处、国家发展的基本逻辑。

 

4

image-20241209083655-7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覃胜勇副教授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中非合作—— 价值链的视角”为题作发言分享。覃胜勇老师以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非合作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5

image-20241209083719-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陈永俊以“特朗普2.0版背景下的亚太经济合作框架演变趋势”为题作发言分享。陈友骏老师提出特朗普上台是亚太经济一体化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自由主义经济秩序与思潮的阶段性终止,未来亚太经济合作框架演变将呈现双边与小多边的趋势。

 

6

image-20241209083735-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沈陈以“全球南方与国际安全治理”为题作发言分享。沈陈老师回顾了国际安全治理的历史,提出全球南方逐渐在冷战后成为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并在作为跨国议题的非传统安全等领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场 大国战略竞争与国家安全

image-20241209084458-19
 

        研讨会第二场的主题是“大国战略竞争与国家安全”,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叶玉主持。

 

1

image-20241209083838-11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聆群以“中美海上博弈:形势与挑战”为题作发言分享。李聆群老师以南海问题为核心展开讨论:首先从周边涉海争端的角度分析中菲在南海争端中冲突风险的不断加剧,指出目前南海问题已无共识可言,国际化不可逆转,武力介入似成最终选项。其次从海洋认知战的角度指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利用舆论抹黑中国形象,从而影响塑造其国内政治民意基础;最后提出积极建议: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应增强战略定力,重视话语权建设并注意危机管控。

 

2

image-20241209083900-12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兴杰以“美国战略科技产业竞争的安全化逻辑”为题作发言分享。孙兴杰老师以中美战略科技产业竞争为核心,提出科技产业具有战略和商业双重属性,不仅关系国家安全并且影响经济发展,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而随着经济问题安全化的趋势,中美科技产业竞争最终很有可能会发展为产业战争。孙老师强调,中美处于双重”中心-边缘“嵌套的单一国际体系之中,这是美国对华战略科技产业竞争的内在约束机制,为中美关系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较大回旋空间。

 

3

image-20241209083933-13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庞琴以“美国总统经济制裁的决策模式研究”为题作发言分享。庞琴老师将总统领导风格分为目标驱动型与情景反应型,将决策模式分为谨慎趋利型、风险控制型、国内利益型、及傀儡型,深入研究风格影响制裁决策的因果机制并指出:目标驱动型总统会采用利益型决策模式,情景反应型总统会采用风险型决策模式。庞琴老师运用定量研究的工具分析了特朗普总统的决策偏好,为未来中国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4

image-20241209083950-14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许少民以“论澳大利亚对涉华外商直接投资审查的安全化”为题作发言分享。他以巴黎学派的安全化理论、政策倡议联盟和约翰·金顿的“多源流”理论作为框架,分析了澳大利亚政府对中国投资审查的安全化过程及其与中国投资的特点。他强调,这种审查不仅涉及经济利益,还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情报和安全机构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并认为中澳投资关系的改善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5

image-20241209084010-15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蒋力啸以“国际投资规制中的泛安全化风险”为题作发言分享。他概述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指出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性及泛安全化风险增加。他分析了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和安全例外条款的扩展,以及美欧的投资审查规则演变,并讨论了全球投资活力下降的影响。最后,他建议国家应建立国家涉外投资法律的安全护栏、探索双边或区域性投资规则的改进和发挥“软法”的作用。

 

6

image-20241209084107-16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姜鹏以“在全面与重点之间:美国遏制战略的周期性演变及其调整动因”为题作发言分享。他分析了美国遏制政策的周期性波动,并深入探讨了特朗普和拜登政府的政策,指出两党在对华战略上存在高度共识,政策变化不大。最后他强调了重返特朗普“重点遏制”阶段的三大特点:降低对次要区域的资源分配、货币政策的决定性、以及特朗普与尼克松特质的相似性。

image-20241209084132-17

 

image-20241209084140-18

        与会嘉宾还就国际政治中的东西南北问题、“全球南方”以及中外投资关系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最后,姜鹏老师再次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并期待未来更多的深入交流与互动。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

 

编辑:陈艺佳
一读:张娜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