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天文学院组织本科生近距离持续观测紫金山彗星活动回顾
近日,物理与天文学院组织天文学专业本科生及其他专业天文摄影爱好者本科学生,在珠海校区瀚林3号楼顶对近年最亮的C/2023 A3(Tsuchinshan-ATLAS)彗星开展了持续的观测。该彗星(以下称为紫金山彗星)为长周期彗星,于2023年1月9日由紫金山盱眙观测台首次发现,并于2023年2月22日经美国ATLAS重新发现。
彗星指的是进入太阳系内,形状和亮度会随着与太阳之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天体,一般呈现为云雾状的外观。彗星越靠近太阳,慧发(彗星核心周围的一圈朦胧的物质,是彗星靠近太阳产生的挥发物)越亮,近日点处的直径可达十万千米,有时可与太阳相当。紫金山彗星于2024年9月下旬接近近日点,逐渐进入大家视野,成为一众天文摄影爱好者的拍摄目标,因此备受瞩目。
本次观测实践活动,在天文系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确定了适宜观测时间段,决定在晨夜交替间观测和抓拍清晨曙光前紫金山彗星最亮的时刻。观测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9月28日至10月4日前,日出前观测;第二阶段:10月12日—21日,日落后观测。
第一阶段:
9月28日第一次观测,由黄伟、刘佳为同学观测,此时紫金山彗星仍旧处在太阳的西边,下图为使用600mm焦距望远镜(如右图)观测到的紫金山彗星。


9月29日第二次观测,黄伟等同学继续观测紫金山彗星,继续用600mm焦距天文望远镜进行彗星摄影,观测时天气非常好,能肉眼可见猎户座与木星,下图为凌晨4点观测拍摄到的猎户座与木星、紫金山彗星。



10月1日,黄伟、刘佳为、王轶天及天文学社等一众同学,一起第三次观测紫金山彗星。当天刚好是国庆假期第一天,在假期气氛的渲染下,同学们一边观测紫金山彗星,一边弹奏小提琴和吉他,有说有笑,有谈有唱,其乐无穷。也有一同来参与紫金山彗星观测的,他们各自拍摄了紫金山彗星照片。(左图为22级国际关系学院的王轶天摄,右图为23级物理与天文学院刘佳为摄,设备为锐星和ASI1600MM)


第二阶段:
10月15日,进入观测第二阶段,由黄伟同学开展第四次观测。紫金山彗星经过近日点后,经过太阳炙烤,彗星变得比先前更加明亮,彗尾相比先前更加粗壮,隐约还可以看得见紫金山彗星的“反常彗尾”。

10月19日,最后一次观测。由于珠海市从10月16日起一直是多云的天气,不满足直接观测紫金山彗星的天气条件。学院租用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天文台站,供同学们远程观测。下图为观测到“反常彗尾”已经有些散开的紫金山彗星。至此,本次观测紫金山彗星的实践学习活动,圆满结束。


物理与天文学院通过组织本次紫金山彗星观测活动,锻炼了同学们调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通过制定观测计划,不仅深入了解了彗星的天文知识,还锻炼了天文观测技能。此举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对天文学的科研探索爱好,产生浓厚的科研兴趣。物理与天文学院将继续鼓励和支持本科生的科研培养,在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创新方面不断注入新活力力量。
编辑:康怡圆
一读:罗雨欣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陈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