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质局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党建、学术交流会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布人:林语凰 编辑:林语凰

       3月4日,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大湾区地学领域重大战略实施,广东省地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超一行13人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党建、学术交流活动。会议在海琴4号楼C306召开。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教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岳军教授和成秋明院士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双方技术骨干及跨校科研团队代表参与了会议。会议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岳军院长和成秋明院士主持。

       会议以党建交流拉开序幕,聚焦党建引领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广东省地质局总工程师杨慧在致辞中指出,党建合作是推动双方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关键纽带,未来将以党建为引领,破解地质科技攻关难题。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岳军院长代表学院致欢迎辞,对此次来到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流的广东省地质局领导及各位代表表示欢迎,同时详述了学院的党建情况和学院发展进程。广东省地质局专职副书记系统介绍了地质局党建工作成果,重点阐释“四个聚焦”和“五个学习载体”,为双方合作注入红色动能。王岳军院长在介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时,强调中山大学地科院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期待与地质局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生态。

       之后,广东省地质局与成秋明院士团队聚焦“人工智能+地质”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严光生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成秋明院士团队“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战略价值,指出科技创新是破解资源安全困局的核心路径,呼吁构建“问题导向、跨界协同”的科研范式。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窦磊汇报了“十五五”规划设想,明确以巩固和新增矿产资源基地为目标,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大局。成秋明院士提出“智能找矿”革新方向,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对矿产预测的变革性作用,并详细介绍了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目标为协同全球地学数据,构建智能预测平台,规划十年内实现十大里程碑成果。随后,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义教授、洪涛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团队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成果、以及珠江人才计划项目“南海及周缘地学大数据与资源预测”的进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玠副教授、张振杰副教授分别介绍了智能找矿技术突破行动计划,以及深地探测重大专项申请设想。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负责人邸文提出依托广东地质数据优势,推动传统找矿智能化转型,填补“地质科技”空白。杨慧总工程师表明“地质+AI”是未来必然方向,对双方合作充满信心。王伟涛副院长倡议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党建+学术”双轮驱动,为湾区地质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杨超副局长在总结致辞中表达了对国家部委的支持、多方协作的感谢,强调以数据整合、科技突破与人才引育为核心,推动广东地质工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本次党建、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党建工作和学术科研的深度融合,加强双方之间在党建、学科、学术方面的合作交流探索了新形式,明确了“智能找矿”技术攻关、深时数字地球(DDE)国际大科学计划、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安全保障等核心合作方向。

       会上,广东省地质局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赠送了新版《中国区域地质志-广东香港澳门志》。

 

 

编辑:林语凰

一读:吴蓝可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陈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