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学术沙龙

稿件来源:中大旅院学工 发布人:陈艺佳 编辑:陈艺佳

        旅游学院研究生会学术沙龙是建设中山大学学生工作试点院系系列精品活动之一。活动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与案例分享,激发学术创新思维,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示范。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库”,正面临空心化、文化断层等严峻挑战。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实践方向。

        2025年3月14日下午,由旅游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学术沙龙在海琴六号A139教室举行。本次沙龙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共有20余名同学参与本次学术沙龙。

杨兵:《旅游减贫实践中提出研究问题的特征、路径和模式:以阿者科为例》

image-20250410083527-8

01嘉宾简介

        杨兵是旅游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产权制度、旅游减贫。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项,深度参与云南元阳“阿者科计划”驻村实践,相关成果被纳入省级政策参考。

02核心分享

        杨兵以“阿者科计划”为切入点,系统阐释了“实践反推问题”的研究路径,并指出这符合发展学研究,为大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地区驻村实践中,他通过设计“资源入股+保底分红”的产权模式,将梯田景观、传统民居等资源转化为村民可持续收益来源,不仅使村民年均收入大幅提升,更保留了哈尼族农耕文化的原真性。

罗意林:《自我的他性:田野中的传统村落》

image-20250410083515-7

01嘉宾简介

        罗意林是旅游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人类学,旅游与县域城乡融合。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发表论文7篇;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发现传统村落”调研大赛专赛一等奖,担任第七至八届传统村落大赛负责人。

02核心分享

        传统村落通过节庆表演(如英歌舞)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既满足游客需求,也激发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实现从“守正”到“创新”的代际传承。此外,作为传统村落的研究者,需以民族志深度介入为方法论基础,通过长期田野工作揭示村落文化的隐性逻辑。

 

互动研讨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围绕传统村落研究细节、阿者科计划实践经验等话题积极提问,如“阿者科之行相关建议”“田野调查中如何处理与村落居民的关系”等。两位分享嘉宾耐心解答,结合自身经历给予建议,现场讨论热烈,思想火花频现。

image-20250410083537-9

 

编辑:陈艺佳

一读:李泱南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陈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