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侨批》中大珠海校区专场圆满落幕
2025年4月13日,珠海原创民族歌剧表演《侨批》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音乐厅的两场演出均圆满落幕。随着舞台灯光渐暗,现场观众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致敬这段跨越百年的华侨精神史诗。

舞台之上:泛黄信笺化作生命长歌
音乐厅内,暖光勾勒出演员捧侨批的剪影,珠海民族管弦乐团的丝竹声如诉衷肠,在素幕光影中交织出侨批里的生死信诺与跨洋悲欢,让满场观众随剧情揪心、屏息。华工梁诚如(王拜 饰)临终前攥紧“救女批”的挣扎、梁董氏(李步凡 饰)悬梁时颤抖的指尖、唐有信(董斌 饰)抵押凤冠霞帔时红着眼眶却挺直的脊背……一个个细腻的表演瞬间,让历史课本上的“侨批”化作有血有肉的生命叙事。
尤为震撼的是“梁董氏被迫卖女偿债”的场面:舞台上,梁董氏身着素旧衣衫,身影微微佝偻,每一寸姿态都浸满了无奈与悲怆;女儿梁彩云神情悲戚,眼中透着无助与哀痛,似在抗拒这残酷的现实却又无从挣脱。传统乐器交织出的旋律仿佛也在为这对母女的遭遇而哀鸣,整个场景弥漫着压抑而悲痛的氛围,将梁董氏被迫卖女偿债的无奈与悲怆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为之动容。

音符之间:岭南音韵奏响时代共鸣
作曲家孟卫东以广东音乐为骨,潮剧拖腔与客家山歌的呜咽贯穿全剧。高胡奏出的思乡曲流淌在梁董氏的独白里,三弦的铿锵在“批在人在”的誓言中迸发力量,咸水歌与南音的片段化作侨工们的劳作号子,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岭南学子直呼“听见了祖辈的声音”。

幕后纪实:一封“侨批”的三年打磨
从2023年采风侨乡博物馆到2025年湾区高校巡演,《侨批》团队收集、参考上百封真实侨批、反复研磨侨民历史真实影像资料:主演李步凡为演活梁董氏,曾在排练厅反复练习“悬梁”肢体语言,“每根手指都要传达出母亲的绝望与不甘”;董斌为呈现唐有信的“克制隐忍”,特意研究老照片中侨批局掌柜的仪态,“那个年代的‘诚信’,藏在挺直的腰板和红透的眼眶里”。 正是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让《侨批》的每一个角色都跃然舞台,每一段故事都直击人心。
精神永续:当历史照进青春
随着大湾区高校巡演的推进,《侨批》正成为年轻一代触摸历史的“文化信笺”。剧中“批在人在”的生死坚守、跨越山海的深情守望,与当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所倡导的创新奋斗、团结协作产生了深刻共鸣。这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更让我们看到民族精神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在时光长河中代代相传,从未断裂。当年轻学子们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热泪盈眶,为侨批精神心潮澎湃,这便是精神传承最生动的证明——它让历史不再是故纸堆中的遥远叙述,而是化作滋养当代人心灵的源头活水。
泛黄信笺终会在岁月中褪色,但舞台上演绎的诚信、担当、守望相助,永远焕发着青春力量。珠海演艺集团将《侨批》带入更多校园与社区,不仅是艺术的传递,更是将先辈们的精神火种播撒在新时代的土壤。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这种精神激励着年轻一代勇担使命。
侨批不老,精神长青。期待下次与《侨批》重逢,让更多人在音符与光影中,感受这份跨越百年的初心与坚守。

编辑:卜晓彤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陈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