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论坛第五十六讲开讲 快乐与至乐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3月24日晚,珠海校区周末论坛第五十六讲、中大珠海哲学论坛之一“快乐与至乐”讲座顺利举办。讲座由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哲学系(珠海)主办。主讲人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 


陈嘉映教授主讲“快乐与至乐”

        陈嘉映教授在讲座之初概括主讲内容多为日常对快乐的思考与感受,他首先提出“善好”的概念,就“快乐不等同于善好”这一观点进行分析,其间列举了一些历史事例,讲解生动又引人深思。接着,陈嘉映提出与快乐相关的几个问题,如“长远的快乐是否需牺牲暂时的快乐”、“何为虚假的快乐”等,并带领同学们一点点理出头绪。教授针对快乐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问题,深度剖析后给出自己的见解——“快乐不是大多数活动的原因,是我们被欲望推动着,被目的引导着,但快乐有可能伴随着我们的活动”,同时他旁征博引,用古哲名人的观点加强同学们的理解。
        陈嘉映教授还讲解了快乐与苦行之间的关系,他在介绍苦行主义的同时,阐述了“经历痛苦以之为乐”的观念,引用典故“孔颜之乐”,说明人生重在经受得起苦难。最后,陈教授介绍了何为高尚的快乐,就快乐与德行的联系提出至乐这一观点。他在分析快乐是一种上扬的状态后,总结道万物生长是最大的德行,生命繁荣的根本是至乐。


        讲座进入尾声,台下同学就自己所思所感向陈嘉映教授提问,陈教授在认真倾听问题后,向同学们进行细致而具有启发性的回答。本次讲座围绕对快乐与至乐的思考,将哲学问题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帮助同学们拨开迷雾,更加积极地思考人生。

嘉宾简介:
        陈嘉映教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硕士(1981),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博士。1994年起于北京大学执教。2002年前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曾任系主任。2008年转到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书至今。研究范围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分析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心智哲学、科学哲学、伦理道德哲学。已出版著作17部,主编著作9部,译著12部,文章百篇,主要翻译作品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等,主要著作与文集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说理》、《何为良好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