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 全面开展新型战略合作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7月3日下午,我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在广州签署协议,以“共推创新驱动战略,共建高水平大学”为主题,共同加强我校珠海校区建设,推动珠海市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共同实现。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珠海市委秘书长郭才武。我校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罗俊,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副书记李萍,副校长马骏,校长助理夏亮辉出席了签约仪式。郑德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李嘉代表珠海市委市政府发表了讲话。随后,江凌和罗俊分别代表珠海市和我校签署了协议。参加签约仪式的还有珠海市高新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以及我校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基建处、研究生院、珠海校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


江凌市长(前排右)和罗俊校长(前排左)分别代表珠海市和我校签署了协议

        郑德涛在致辞中对珠海市长期以来对中大,尤其是对珠海校区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市校双方签署协议旨在以珠海校区建设为着力点,制定新的合作计划,将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和珠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引育高水平团队、新建一批院系、构建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珠海校区办学水平,努力把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良好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更好地为珠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次协议的签署对于在毗邻港澳的珠海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对于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他表示,新一轮珠海校区建设,必然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典范模式。


郑德涛书记致辞

        李嘉表示,一流的大学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地位、影响力和发展程度。改革开放以来,珠海走出一条不拼环境、不拼资源、不拼速度、不拼汗水的科学发展之路,与中山大学的支持和珠海校区的设立密不可分。中山大学站在建校百年的新起点,与珠海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珠海将与中山大学携手并肩,把珠海校区办成一流校区,助力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李嘉希望,双方尽快制定珠海校区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完善工作方案,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李嘉书记讲话

        根据协议,市校双方将全面共建珠海校区,参照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多校区办学模式,将珠海校区逐步建设成为保持中山大学办学传统,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完整,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
        珠海校区将成为支撑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增长点,成为珠海市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以及区域发展问题决策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
        双方将共同支持在珠海校区构建覆盖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工学和医学的完整学科体系,珠海校区学院(系)全部采取整建制建设,其学科方向、研究领域和专业以提升珠海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支撑珠海市支柱产业,以及“三高一特”(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对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重点设置。
        未来五年里,珠海校区将是中山大学投入建设的重点,珠海校区将按照一所完整的高水平大学架构,在现有7个学院基础上,新建12个学院(系)。这些学院(系)全部整建制办学,每个学院(系)都建设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学生培养方案与中山大学广州校区设立的同类型学院(系)相同,招生要求和培养水平一致,但在学科方向、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实行错位发展。新组建的学科专业,主要是围绕珠海市在科技服务业、食品和农产品安全关键技术、生物医药、智慧城市、新材料、文化创意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产业发展需求,包括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含微电子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大气科学、文化创意、法学、公共管理等学科专业。
        在此基础上,珠海校区还将建设“天琴计划”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以及核工程与技术、海洋、生物医药和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以汇聚国际国内优势资源,重点支撑珠海市现代装备制造、电力能源、新材料、特色海洋经济、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产业发展,全面提升珠海的核心创新力。
        珠海市政府将给予珠海校区建设大力支持,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以及在与珠海产业关联度高、发展战略导向契合的领域建设学院(系)、高层次研究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国际合作办学,以及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和专项经费支持。
        预计到2020年,常驻珠海校区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总数将超过2000人,其中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等一大批国家级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珠海校区在校生人数将超过1400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人数达到10000-12000人,全日制硕士生人数达到2000人左右,全日制博士生人数达到300人左右。珠海校区将构建起文理医工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大多数一级学科在全国名列前茅,校区总体办学水平形成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我校已经全面启动面向全球公开招聘珠海校区各新建学院院长、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工作,将按照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准,招收上千优秀学者到珠海校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