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动员 严控登革热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截至10月8日零时,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共24489例。珠海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98例,其中高新区2例,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
        珠海校区具有人群密集、地域宽阔、绿化丛多的特点。近一个月以来,为了确保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到位,校区开展多项措施:一是抓紧行动,利用专业队伍,平均两周进行一次消杀工作,对校园进行彻底卫生清洁和蚊虫消杀;二是由各学院辅导员向同学们传播登革热防治知识;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学生会、记者站和其它社团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推送预防登革热措施信息,并在各宿舍楼栋张贴和分发相关宣传资料;四是开展学生宿舍环境卫生和用电安全全面大检查,共同营造卫生健康的宿舍生活环境,清除积水,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校区领导对此次登革热防控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相关部门要坚决采取有力的防控措施,同时发挥学校宣传动员优势,让师生都加入到登革热防控中来,大力清除阳台和饮水机水槽的积水,及时清理各类垃圾,从源头上遏制蚊虫,预防登革热。

附登革热相关信息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典型登革热的病征: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
个人做好登革热防护的措施:
  现时并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