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来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周末论坛第32讲,于12月6日晚于教学楼F520开讲。本次讲座邀请的是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教授,主题为“客从何来——南岭山脉与客家族群身份的构建”。



陈春声教授

        陈春声教授表示,自己研究客家文化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的客家人身份。在讲座中,他首先指出南岭是一连串南北向贯通的山脉,许多民族在山间流动迁徙,被费孝通先生称作“民族走廊”。至17世纪,人群流动的交流需求促使“客家话”产生,“客家人”的概念随之出现。“客家人”不同于“苏州人”,“杭州人”等以籍贯和郡望来划分族群的称谓,暗示着“客家人”最初有可能不是登记在户籍的族群。直至19世纪,伴随着“土客之争”,族群的凝聚力加强,客家认同才开始形成。陈春声教授特别提到了罗香林先生的《客家研究导论》,这本书的许多论断不甚合理,却从学术研究和文化概念上影响甚至改变了客家人的生活习惯。他由此提出,决定族群的因素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一位同为客家人的同学提出“外人如何看待客家人”的问题,他表示,从人类学的观点出发,所有族群是平等的,故要用广泛的视角来审视文化的差异。对于陈春声教授的解读,同学们纷纷点头赞成。
        短短的15分钟提问环节不足以满足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许多同学都希望争取这一难得的交流机会。由于时间问题,同学们最终以笑声和掌声表达对陈春声教授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