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区报】从珠海大学到大学珠海 高等教育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12-05-28
十几年前,珠海还是一个 “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为零”的城市,高等教育在广东省处于下游。现在,无论从招生人数还是从学校数量上来看,珠海的高等教育在全省均名列第二,仅次于广州。
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迎来了十周岁生日,在校庆活动中有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校领导为校史铭碑揭幕。这些在十年前建校之初就矗立在北师大珠海分校百年纪念广场中心的20块长方形巨石,每5年雕刻一块,前面记录着学校5年大事记,后面则是铭文,以简短、古朴的文字提炼该校发展和办学理念。该校希望传承母校北师大百年的精神品格和文化特征,在南中国再打造一所百年名校。
与北师大一样坐落在被称为“陆岛相望岭南重镇、风云史迹近代名镇”——唐家湾镇上的还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国际联合学院(UIC)等,经过10多年发展,如今这北倚碧绿青翠凤凰山麓,西向万顷波涛南中国海的珠海大学园区,不仅成为众多莘莘学子向往的求知殿堂,也是中外来宾观察“不一样”的珠海的一扇窗口。
岁月十年情若海
“那年,珠海张开双臂,盛情地迎接了我们。一年的漫天尘土,转眼就建设得熙攘热闹,作为亲历者,我目睹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在世纪之初的横空出世,更看到了经历了十年风雨洗礼后成长的中珠。中大圆了珠海人的大学梦,而今,我们身处的是众多大学聚集的珠海。”林俊洪是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党工委副书记,当年他曾参与珠海校区建设,在珠海校区十岁的时候,他曾以“岁月十年情若海”,向珠海校区的同学们讲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的建设历程。
他说,“当时在珠海市大学梦多年未果和中山大学发展空间遭遇瓶颈的背景下,珠海校区的诞生不仅是一桩世纪佳缘,更是树立了名牌大学与地方政府精诚合作发展高等教育的典范。更为难得的是,珠海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这样的包容和热忱迎接中大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末,在珠三角地区竞相招商引资,为承接新一轮国际制造业转移而大办工业园区的这样的背景下,珠海打出的却是“招教引智”牌:凡有意进入珠海的大学,珠海行政划拨全部教学用地,供大学长期无偿使用;大学教师入户珠海免收城市增容费,其子女在珠海入园入学与珠海市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1999年9月,珠海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中大成为进入珠海办学的首个国内著名高校。这种引入外地高校进驻本地的办学方式,立即在教育界引起了轰动。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曾高度评价道,“现在已经产生一个珠海效应,这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杰作,也是珠海市政府和珠海市人民的一个杰作。”
随后,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遵义医学院、广东科学技术干部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等多所高校接踵而至,加上两所本地自办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珠海在10年间崛起了10所高校,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大学园区。2011年9月新学期,珠海大学园区又迎来3万多名新生,使珠海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万人。每年12万名年轻的大学生在珠海求学、生活、就业,为珠海不断注入年轻的血液和创业的激情,也为本地的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大学魂正纳入珠海“城市魂”
2011年5月,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搭载着寻找宇宙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精确测量宇宙线能谱的阿尔法磁谱仪(AMS-02)成功发射升空。而保证AMS的核心探测器之一的硅微条探测器正常运作的热控系统(TTCS系统),正是在中大珠海校区空间技术实验室研制成功的。
大学园区各高校的回报,使珠海利用国内优势高校强大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术与科技资源,并通过它们,间接地但有效地借助了国际教育科研领域的宝贵财富,使大学园区迅速成为建设创新型珠海的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
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和科研环境,不少企业纷纷落户珠海,学校周边也成了企业们争夺的“风水宝地”,逐渐形成了“企业环大学而居”的奇特现象。原本偏远荒凉的珠海西区三灶镇,如今依托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和遵义医学院的优势学科和人才资源,形成了生物制药、医疗器材和航空产业的集聚效应。由于有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北师大珠海分校和北理工珠海学院提供的海洋生物技术、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包装材料与技术、工业设计及模具制造技术、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图形图像技术、汽车整容工艺及装备技术,组成了绵延10多公里的“珠海大学园区——科技创新海岸”。这里不仅高科技企业云集,更成为珠海人才和智能资源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珠三角科教资源最丰厚的区域之一。
珠海从一个没有大学的城市,一跃而成为拥有最多大学的特区,为科教兴市创造了现实条件,也为珠海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四个平台: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平台、传播先进知识文化的平台,高级人才集聚和发挥的平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平台。在各种互动关系中,形成互利双赢、效益彰显的局面。提升了珠海城市文化的水准,更具有深刻意义的是,高等学府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崇德敬贤、开拓进取的精神旋律,是崛起于珠海的各高校所拥有的“大学魂”,终将通过影响渗透作用而逐步纳入珠海特区内在而永久的“城市魂”。 (记者:刘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