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校党委朱孔军副书记来到珠海校区,亲切慰问了我校翻译学院“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获得者杨孟衡同学。珠海校区党工委书记郝登峰、学生处副处长兼校区党工委副书记林俊洪、珠海校区党政办主任胡海峰、翻译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有志、旅游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毅等陪同参加。 2011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于去年12月启动,该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921所高校的5206人报名,其中具备被推荐资格的超过2450人。报名者会先后经历网上报名、校级推荐、省级推荐、组委会评审等严格考验,层层选拔后,最终产生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凭借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杨孟衡荣获我校“全国自强之星”的推荐资格。如今,随着获奖名单的揭晓,在众多佼佼者中,来自我校翻译学院2010级的杨孟衡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杨孟衡顽强拼搏的精神、超越自我的勇气、实现梦想的执着、非同一般的个人能力,既展现了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又展示了我翻译学院优秀学子的风采,为中大学子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不愧为翻译学院的骄傲!
【人物档案】
杨孟衡,中山大学翻译学院10级学生。1990年11月生于云南宜良,7岁时因高压线电击失去双臂,成为高位截肢残疾人。但他凭借努力,成为2010年高考云南省昆明宜良县文科状元(594分),并以全省前60名的傲人成绩被第一志愿中山大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专业录取,同年荣获“昆明市优秀学生”称号。荣获中山大学2010年大学生年度人物,为该年度唯一一位10级学生。
从懵懂、绝望到成熟-----曲折的心路历程
——Yesterday is a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today is a gift 刚遭遇变故时,他还没有预料到这将是一场怎样的噩梦,这将会对他今后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他只是觉得自己好厉害,不仅三个月就学会了用脚写字,而且比那些用手写字的人都要强好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走在街上时,面对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异样眼光,十多岁的他才第一次明白,原来这辈子他注定会过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生活。他也曾颓然过,绝望过,痛心疾首埋怨过命运的不公。然而,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的他,却俨然是个浑身散发着沉稳、大气的青年。谈吐间,那份历经大起大落,抬首依然碧海蓝天的自信与洒脱,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孟衡师兄究竟是如何拨开云雾勇敢逐梦的?他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从何而来?且听我们一一揭秘。
杨孟衡从小喜欢足球,天生就对体育有着狂热的追求,初中时,他就坚持每天5点多起床,绕环城公路跑。2005年他参加了云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然而,田径场上,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昆明残联的一位老师的帮助下,15岁的他决定从零基础开始,转向游泳。虽然教练在一开始就告诉他,“不管你怎样努力去练,总会有些人踩在你头上”,但是他始终坚信“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不付出却一定没有回报”,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像牲口一样地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他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然而,体育之路对于这个已经付出百倍努力的孩子来说,却很难继续走下去。现在,每当回想起这段艰苦的体育经历,杨孟衡都抱有一个感激的心。“生活没有捷径可走,付出了多少努力主要体现在你最后几米冲刺的状态上。”正是体育训练的经历和残酷性,让他明白了,现实的残酷就在于逼迫你做出下一个选择。赛场失意后的杨孟衡绝望了,难道自己的梦想和一直以来为之付出的努力就要以这样一种结局告终吗?失去体育梦想的他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
冷暖自知------- 一路上的阳光和阴霾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体育梦破碎后的某天,杨孟衡突然从悲哀中惊醒,“人可以有很多梦想,但是只要实现一个就足够了,我只不过是第一步跌倒了,为什么我就不愿意再爬起来了呢?”
于是,他决定背起书包重返校园,用知识的力量来寻找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初中毕业后已离开校园两年的他,从简单的根式学起,在特制的书桌上用脚一笔笔地演算着。上学前,父亲杨洪彬跟他说:“你的目标就是,高一能够进入年级前两百名,高二能够进入到年级前一百名,高三能够进入前五十名,这样考上重点大学就应该没问题了。”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次考试他就以年级第十七名的成绩超额完成了任务,紧接着,在高一的期末考试中,他又进步到年级第十三名。此后他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名,并一直保持到最后。他说,自己的学习用两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那就是——用心。
学习上,他不甘人后,用体育训练时的干劲刻苦钻研;生活上,他还积极参加足球训练,这项团队运动不仅让他与同龄人有了更加直接的沟通,更让他感受到了共同成长、齐头并进的快乐与充实。
逐渐地,他找到了新的梦——成为一名同声传译家。2010年6月杨孟衡参加全国高考,以总分594分的成绩成为宜良县文科第一名,同时也是云南省的前60名。7月,受“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邀请,杨孟衡有幸到腾冲参加了长江商学院的英语培训活动,英语口语“特别特别棒,就像美国播音员一样”的他还被李阳老师亲切地称为“无臂小李阳”。正如他日记中所说:“追梦的路上怎可能不跌跌撞撞,但追梦的路上没时间再去遐想,追梦的路上需要的是盯住目标,用行动去疗伤。”杨孟衡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充分地证明了,只要勤奋努力,即使残疾,自己也一样能活出精彩!
回报他人 活出价值
——The way to be happy is to make others happy 在杨孟衡看来,自己一直都是爱的接受者,“大家总说我很阳光,那是因为大家把阳光照在了我的脸上。”他十分感激父母、老师、同学以及那些陌生的好心人给与他的关怀与帮助。想当年,为了让儿子能顺利地被高校录取,父亲特意在高考前为他编印了一本书;离家求学前,父母甚至商量,要不要提前退休来学校照顾他的起居生活;为他无怨无悔打了三年饭的高中同学;随时随地,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叫来的大学室友;只要在路上碰到就会嘘寒问暖的老师;还有那些通过媒体报道知情并无偿帮助他的好心人……正是这些人无私的奉献与付出,支撑他跨跃了一道又一道险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正因如此,他才决定以爱的传播者的身份,用讲演的方式传播爱,回报社会。他经常去各地演讲,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他希望自己的经历可以点燃更多人的希望,让他们在绝望中重拾梦想。
对于自己并不怎么富裕的家,杨孟衡说,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回报父母和妹妹。就连通过课外演讲赚来的微薄收入,他也丝毫不乱花,全都用来填补家庭开支上。当提到自己的妹妹时,他笑着说,“我妹妹跟别人说,她要以我为榜样。其实我并不是什么丰碑,只要她努力学习,我就心满意足了。”“将来妹妹也会考大学,到那时家里的花销会更大,所以我现在必须省着点。”
思考人生 展望未来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nna get 经历了挫折、变故后的杨孟衡日益感受到现实的无情与残酷。尤其是在参加了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节目录制后,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专业”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隐藏在光鲜背后的付出与艰辛。
然而,纵使前路布满荆棘,怀揣着同传家和励志演说家梦想的杨孟衡依然无怨无悔地在通往未来的漫漫长路上蹒跚前行。依然努力,依然勤奋,依然执着,只因他知道,唯有心无旁骛,才能让自己更靠近梦想。正如那瀑布,平日里无声地流淌,只为最后在悬崖尽头的纵身一跃,造就壮美,举世无双!(稿件来源:翻译学院学工部 翻译学院新闻中心记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