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研究生支教团接受珠海电视台“城市点评”栏目采访
发布人:珠海校区管委会
发布日期:2011-07-20
2011年7月,我校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岳科研同学、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何金鹏同学以及支教团兼职指导老师康遍霞等接受珠海市电视台邀请,作客《城市点评》栏目组作了“珠海应届毕业大学生援藏支教”的新闻节目。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组织开展的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作为广东省唯一参与该计划的高校,中山大学每年均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赴西部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自1999年以来,我校已选派十三届95名(第十三届支教团将于今年7月26日分赴西藏、云南等地支教)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并的同学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广西恭城、西藏林芝和云南澄江等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我校于2005年提出申请,赴西藏林芝地区(广东省援藏地)支教。目前,已有6 届共50名同学进藏支教。
十一年来,历届支教团同学坚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设立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和“托起西部的希望一帮一助学活动”。据统计,支教团开展的“一帮一”等活动为服务地捐资捐物,累计逾140 万元人民币,接受我校支教团资助、奖励的西部贫困学生超过5000人次,一大批西部贫困学生在各结对子单位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改变了人生。如09年3 月至6 月,我校继续举办“一帮一”活动,共募捐了112550元助学款(云南澄江57108 元,西藏林芝55442 元)资助了澄江131 名、林芝68名西部家境困难、勤奋好学的学生。此外,历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还联系校外单位,为广西莲花中学、西藏林芝一中、西藏林芝县中学捐建了“支教团多媒体课室”、“支教团发电机房”、“支教团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支教团图书室/ 图书角”等一批援助项目。
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历届支教队员们还积极参加当地社会事务活动,为民族团结和地区融合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第一届队员梅方权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开展《跨文化交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专题讲座;第六届支教队员们开设了“赴粤务工瑶族青年粤语培训班”;08年拉萨314 事件后,第九届研究生支教队员们组织了林芝一中“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签名宣誓活动暨“西藏今昔对比 3.14 事件真相”图文展,为维护西藏林芝地区的稳定和谐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不仅给贫困地区群众带去了知识,传播了现代科技,宣传了广东文化,参加支教工作的同学也通过实践受到了锻炼。如第七届队员、全国百优志愿者、广东志愿服务个人金奖得主韦慧晓同学,在完成了在西藏的一年支教任务后,又主动要求留在西藏地矿勘查队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第八届的陈淑芬来自广东山区一个农村家庭,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获得保送读研后,她主动赴藏参加支教,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此外,支教团还涌现了美国百人会英才奖获得者王卓超(第八届)、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李煜、陈曦、邓梅竹、廖杞南(第六届)、岭南基金会伍沾德博士伉俪杰出服务奖获得者邓梅竹(第六届)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在他们光辉业绩的带动下,十余年来,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影响着中大的学子们,报名参加支教团的人数逐年增加。为了追随支教志愿者的脚步,康遍霞(第十届)、何金鹏(第十一届)等同学毅然放弃了直接保研的机会,背起行囊,赴藏支教。在读研究生韦慧晓(第七届)、王博(第十届,博士生)、韩墨香(第十一届),怀着感恩的心,克服种种困难,主动休学一年,昂首阔步加入支教志愿者的队伍。更有我校毕业生追随研究生支教团的脚步,主动放弃珠三角优厚薪酬的工作机会,到西藏工作。十余年来,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接力计划”的宗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中大校园里像滚雪球似地一届影响一届,并逐渐实现影响力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中山大学选派的志愿者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真正响应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如我校第一届支教团梅方权同学所说:“当我有幸在高等学府深造的时候,我忘不了自己小学求学时校舍的破旧,忘不了高中求学时的艰辛,忘不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忘不了许多山区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一年的支教生活也许短暂,但我愿意从我做起,奉献微薄力量……”
2009年7 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回信勉励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2009年12月,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称号;2010年5 月,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首批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的八个集体之一;2010年8 月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张庆黎书记的陪同下,考察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藏支教工作并亲切了慰问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2011年,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承载着新的使命,即将踏上征程。 “在你们肩上,担负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愿你们做一个知礼、诚信、勤奋、阳光,勇于超越、敢于担当的中大学子”——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训词依然响彻在每一位支教队员的心中,他们已经吹响了出发的号角:“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没有负担,我们将一往无前!我们将传承支教团优良传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为社会担当!”
我们坚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必将引领更多的青年学子秉承这种纯粹的志愿服务精神,“用一年不长的时间,换一生难忘的回忆”,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西部的洪流中去!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据了解,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组织开展的研究生支教团扶贫接力计划,作为广东省唯一参与该计划的高校,中山大学每年均组建研究生支教团赴西部支援当地的教育事业。自1999年以来,我校已选派十三届95名(第十三届支教团将于今年7月26日分赴西藏、云南等地支教)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德才兼并的同学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山西灵丘、宁夏西吉、广西百色、广西恭城、西藏林芝和云南澄江等地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秉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我校于2005年提出申请,赴西藏林芝地区(广东省援藏地)支教。目前,已有6 届共50名同学进藏支教。
十一年来,历届支教团同学坚持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完成好既定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充分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设立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奖学金”和“托起西部的希望一帮一助学活动”。据统计,支教团开展的“一帮一”等活动为服务地捐资捐物,累计逾140 万元人民币,接受我校支教团资助、奖励的西部贫困学生超过5000人次,一大批西部贫困学生在各结对子单位的资助下,完成了学业,走向了社会,改变了人生。如09年3 月至6 月,我校继续举办“一帮一”活动,共募捐了112550元助学款(云南澄江57108 元,西藏林芝55442 元)资助了澄江131 名、林芝68名西部家境困难、勤奋好学的学生。此外,历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还联系校外单位,为广西莲花中学、西藏林芝一中、西藏林芝县中学捐建了“支教团多媒体课室”、“支教团发电机房”、“支教团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和“支教团图书室/ 图书角”等一批援助项目。
在完成好教学任务的同时,历届支教队员们还积极参加当地社会事务活动,为民族团结和地区融合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如第一届队员梅方权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开展《跨文化交流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专题讲座;第六届支教队员们开设了“赴粤务工瑶族青年粤语培训班”;08年拉萨314 事件后,第九届研究生支教队员们组织了林芝一中“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签名宣誓活动暨“西藏今昔对比 3.14 事件真相”图文展,为维护西藏林芝地区的稳定和谐局面贡献青春力量。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不仅给贫困地区群众带去了知识,传播了现代科技,宣传了广东文化,参加支教工作的同学也通过实践受到了锻炼。如第七届队员、全国百优志愿者、广东志愿服务个人金奖得主韦慧晓同学,在完成了在西藏的一年支教任务后,又主动要求留在西藏地矿勘查队继续从事志愿服务;第八届的陈淑芬来自广东山区一个农村家庭,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获得保送读研后,她主动赴藏参加支教,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此外,支教团还涌现了美国百人会英才奖获得者王卓超(第八届)、广西优秀青年志愿者李煜、陈曦、邓梅竹、廖杞南(第六届)、岭南基金会伍沾德博士伉俪杰出服务奖获得者邓梅竹(第六届)等一大批先进个人。在他们光辉业绩的带动下,十余年来,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服务精神不断影响着中大的学子们,报名参加支教团的人数逐年增加。为了追随支教志愿者的脚步,康遍霞(第十届)、何金鹏(第十一届)等同学毅然放弃了直接保研的机会,背起行囊,赴藏支教。在读研究生韦慧晓(第七届)、王博(第十届,博士生)、韩墨香(第十一届),怀着感恩的心,克服种种困难,主动休学一年,昂首阔步加入支教志愿者的队伍。更有我校毕业生追随研究生支教团的脚步,主动放弃珠三角优厚薪酬的工作机会,到西藏工作。十余年来,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扶贫接力计划”的宗旨,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中大校园里像滚雪球似地一届影响一届,并逐渐实现影响力的全面性和持久性。
中山大学选派的志愿者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真正响应了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正如我校第一届支教团梅方权同学所说:“当我有幸在高等学府深造的时候,我忘不了自己小学求学时校舍的破旧,忘不了高中求学时的艰辛,忘不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忘不了许多山区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一年的支教生活也许短暂,但我愿意从我做起,奉献微薄力量……”
2009年7 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回信勉励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2009年12月,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获得“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称号;2010年5 月,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为首批获得“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的八个集体之一;2010年8 月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汪洋书记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张庆黎书记的陪同下,考察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藏支教工作并亲切了慰问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2011年,又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第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承载着新的使命,即将踏上征程。 “在你们肩上,担负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愿你们做一个知礼、诚信、勤奋、阳光,勇于超越、敢于担当的中大学子”——老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训词依然响彻在每一位支教队员的心中,他们已经吹响了出发的号角:“因为年轻,所以我们没有负担,我们将一往无前!我们将传承支教团优良传统,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手牵手,肩并肩,为社会担当!”
我们坚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必将引领更多的青年学子秉承这种纯粹的志愿服务精神,“用一年不长的时间,换一生难忘的回忆”,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西部的洪流中去!为社会福,为邦家光!

(图片转自新浪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