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共谱新时代产教融合与思政育人新篇——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赴云南澄江开展主题教育和地质野外实习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山大学党建 微信公众号 发布人:谭杰 编辑:谭杰

       2023年7月,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带领党员干部前往澄江开展主题教育,参加玉溪市“智荟玉溪·全域柔性引才”启动仪式,与澄江市委市政府开展校地合作座谈交流,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参加师生野外实习并为实习队师生上党课。系列活动进一步传承中山大学地质人当年在澄江的奋斗精神,推进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澄江在新时代的交流合作,有效拓展了党建引领下思政教育与专业实习的深度融合。

签署实习协议,协同创新校地合作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云南省玉溪市“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共建单位之一,在7月18日下午参加了玉溪市“智荟玉溪·全域柔性引才”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党委书记何晓钟代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签订实习协议,共建实践基地,提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质量,服务澄江当地绿色发展。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参加玉溪市引才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

开展野外实习,深化课程思政

       7月18日上午和19日全天,何晓钟书记一行随实习队参加野外填图实习,认真参与一线实践教学。尽管崎岖坎坷的山路因大雨更加湿滑泥泞,实习队全体师生发扬地科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何晓钟书记与带队老师一起以身作则,冒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作业,为学生提供全面细致的野外指导。学生们积极勘察采样,认真完成断层观测、调查剖面、独立填图等任务,充分体现了地科人的敬业、专业和坚毅的精神。

开展野外实习和课程思政
师生冒雨开展野外实习

深化主题教育,校地合作铸魂育人

       7月20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云南实习队临时党支部与澄江市委党校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教育。澄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玉华、澄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锦江,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以及澄江市委党校党支部成员、云南实习队全体师生参加。
       澄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锦江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爱国精神”主题,介绍中山大学西迁澄江办学的历程,讲述中山大学艰苦跋涉而弦歌不辍的迁校史,剖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山大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列举中山大学西迁期间在党建、教育、科研、医学、社会发展等方面为澄江市做出的贡献,鼓励同学们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山大学的优良传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澄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锦江讲党课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核要义,以实际行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讲授党课,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本质要求、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总的战略安排等方面展开,说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坚持准则;围绕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应持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践行“六个坚持”进行阐述。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讲党课

座谈调研,共谋产学研合作发展

       7月20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澄江市举办调研座谈会,澄江市副市长李志昌、澄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玉华、澄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孙锦江,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以及澄江市委党校党支部成员、云南实习队全体教师参加座谈调研工作。
       会上,澄江市李志昌副市长、与会代表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云南实习队全体老师就提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澄江市深度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扩展科普知识、推进思政教育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何晓钟书记表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度重视推进产教融合、促进科教融汇,希望通过此次交流座谈,与澄江市相关部门对接,以专业力量和优势人才资源共同推进产教科研项目落地。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澄江市进行调研座谈

       云南澄江是抗战时期中山大学西迁办学之地。当时地质系(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系主任杨遵仪教授等带领全系师生来到澄江,在当地人民支持与帮助下,克服各种困难开展地质学教学、研究和地质资源调查,实现了战乱时期地质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弦歌不辍,延续了学科发展血脉。自2018年起,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次来到这片热土开展地质填图野外教学实习,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成立临时党支部开展思政教育,切实践行五育并举,在野外实习中育人铸魂。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立足地质专业特色,深入推进“一融双高”,加强与澄江的交流合作,传承中山大学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专业能力强、思想素质高,能够引领未来、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编:谭杰

一读:覃大静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