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高显教授编著的《经典力学》教材正式出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进物流与天文学院教材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近日,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高显教授编著的《经典力学》教材顺利出版,这也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学院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教材。
教材简介:
本书是以分析力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典力学入门教材,是作者在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多年来讲授“理论力学”课程讲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凝练而成的。全书共分为17章。其中第1至7章为拉格朗日力学,包括变分法、位形空间、相对论时空观、最小作用量原理、对称性与守恒律、辅助变量和微分变分原理;第8至12章讨论了经典力学的一些重要应用,包括两体问题、微扰展开、小振动、转动理论和刚体;第13至17章为哈密顿力学,包括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正则变换、哈密顿-雅可比理论和可积系统。书中包含丰富的例题和图表,每章后配有习题。本书内容新颖,主线清晰,坚持从基本原理出发构建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突出物理图像。书中还引入了初步的相对论和张量语言,同时尽可能地展示经典力学与后续课程及现代物理的联系。
教材特色:
1、突出分析力学在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2、站在现代物理的角度表述经典力学,观点现代,内容新颖。
3、坚持从基本原理出发,依靠逻辑演绎构建理论体系,尽显理论之“美”。
4、紧扣“最小作用量原理”和“相空间的辛几何结构”两条主线,层次递进,逻辑清晰。
5、强调抽象物理和数学概念的直观图像。
作者介绍:
高显,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先后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和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进入中山大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引力理论和宇宙学,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分会委员。
 
作者感言:
从2017年开始,每年秋天我都在学院讲授“理论力学”课程。在备课中,我很快发现现有的中文教材,不足以满足现代物理系大学生所应该掌握的理论力学知识体系。于是,将自己对理论力学这一理论的理解和同学们分享,便成为撰写自己讲义的最初动机。
2017年的课我只上了前半学期,零零散散写了几章。2018年秋,我有机会上完整门课,到学期末便写成了讲义的第一个初稿。此后的几年中,边写边讲,边讲边改,直至2021年,讲义积久成帙,当时俞振华副院长(时任)便推荐我申请科学出版社的“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不久后出版社的窦京涛编辑联系我,表达了对书稿的欣赏以及后续的出版计划。
2022年,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集中时间整理讲义、反复修改。至2022年10月底,终于将初稿发给窦编辑。今年9月初,得知这本书即将付印,看着自己用心写成的讲义得以出版,心中充满了喜悦,同时也伴随着将要经受检验的忐忑。
学生评语:
高老师有自己的讲课风格。从作用量与变分法入手,观点高,并且易接受。内容十分充实,深度把控的好,既有利于复习基础知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洪巽阳
高老师的理论力学课真是让我印象深刻,从第一原理变分法开始讲,深刻反应了背后的物理本质,和其他教材相比独树一帜。
——吕紫曾
助教评语:
这本书一定意义上填补了中文教材作用量原理力学的空白,如果对现代理论物理第一原理感兴趣,这本书可以让你暂时丢下传统教材中难以割舍的力的概念,而从更经典更优雅的本质的角度去理解力学。
——于杨
毫不夸张的说,高显老师的理论力学课是我到目前上过最好的课。让我明白了经典力学在研究中可以应用于什么地方。更重要的,学习这门课,不仅清晰了物理图像,也让感兴趣的同学,感受到了物理的数学之美!
——李书宇
责编:陈韦杭
一读:卜晓彤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