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过硬本领,提升管理效能——海洋科学考察中心顺利开展船舶关键技术运用及管理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支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中山大学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3月5日至6日,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卡特彼勒马克柴油机关键技术运用及管理培训”,特邀卡特彼勒马克公司两名资深专家上船进行现场教学,进一步提升“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作业团队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伊始,吴海铭副主任作培训动员。他表示,中心坚持“严、准、细、实”工作原则,始终把船舶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这有赖于可持续的高水平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核心保障团队,才能不断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更好服务于海洋科学考察与人才培养。吴海铭副主任鼓励大家沉下心来着力提升自我,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深耕科考一线,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卡特彼勒马克公司两位专家深入浅出开展针对式教学。技术总监孙文灏讲解了柴油机的操作原理、运行介质、信息采集分析知识,以及7500、15000和30000小时定期保养要求,技术总监樊黎则介绍了AMACS和SCR系统原理、配置和应用,分析了柴油机传统控制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区别。报告生动形象、启迪思考,通过过往鲜活的典型案例引入,深入剖析柴油发电机在使用过程可能产生的故障类型、维护保养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帮助船员提升对设备损伤的预判及防范能力。


期间,两位专家还到机舱进行实地现场教学,查看本船柴油机运行及维护保养情况,现场核准并制定6M20C柴油机加装轴监测装置的方案,并针对船员有关油雾浓度报警装置日常维护保养流程的疑惑进行耐心解答,对柴油机废气旁通卡阻故障排除及拆检进行技术指导。现场互动热烈,极大地提高了船员们对马克柴油机的认识和对日后如何进一步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的认知。


以下是一些船员的培训心得:
轮机长 刘志平:
通过此次现场精彩讲解与交互式答疑解惑,轮机部船员加深了对马克柴油发电机的认识,提升了管理应用技能,船员们的反响很热烈,期待中心下一次组织机舱相关先进设备的技术交流培训,创造更多学习提升机会。
大管轮 李龙五:
感谢科考中心组织的这次培训,服务“中山大学”号至今已两年多,在得知MAK工程师到船培训时,深感机会难得,整个轮机部提前整理了很多相关的问题,充分抓住这次学习机会,与MAK工程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提出的疑问都得到了专业解答,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与维保注意事项,整个轮机部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进一步了解到“中山大学”号先进性和特有的技术优势。
二管轮 马健: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中山大学”号发电机和原动机的零部件以及管路系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更是学习到了平时未曾接触到的船舶防震设计理念及方法,这让我更加意识到本船的先进性。特别是对如何充分利用直流母排和发电原动机的变速模式,对15000小时维护保养有了更足的把握,让我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提升。期待下一次的学习交流。
三管轮 罗军杰:
经过两天对本船马克柴油机的系统培训后,我对马克柴油机有了更全面、细致的理解,从最初的选型,配套安装设计,到系统的拆分讲解、整机的工况解说和分析,再到各部件的维护保养、故障分析等等,马克工程师进行了细致讲解,让我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知识,对马克的先进设备和“中山大学”号先进平台相匹配的优越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电机员 焦辉:
这次培训让我充分了解DCU,ECM,SDU,CBV,SCR,PCT等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应用,为我在日后电气系统维护和故障查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也学习了备件编号查找和申领,直流母排和发动机的变速模式,SCR系统的使用等等,很多在其他船舶上没有接触过,通过这次培训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非常感谢中心领导组织的此次培训。
电机员 郑正大: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MAK柴油机全新一代的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原理、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分析排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熟悉了如何查阅图纸及订购备件的注意事项,受益匪浅。感谢中心精心安排的这次培训!
加强船舶运行保障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此次培训是今年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组织策划的“中山大学”号重要设备系列培训活动的第一期,后续将结合船舶管理实际工作进行多维度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对船舶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水平,为“中山大学”号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敬请期待!
编辑:徐露茜
一读:罗雨欣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