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讲堂及科学探秘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3月16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中学生地球科学科普讲堂及科学探秘活动,来自省内120所中学的千余名师生及家长参加了活动。

本次地球科学系列科普活动分为科普讲堂和科学探秘两个环节。科普讲堂首先由成秋明院士以《大数据AI+地球科学创新》为主题开讲。成院士运用我国天问一号工程、海上可燃冰开采和科考地钻的成就分析了21世纪人类在“上天、下海、入地”三大方面的壮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球科学的奥秘与用途,解析了地球深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的密切关系,并对大数据-AI推动地球科学的创新举措做了解读。

接着由王岳军院长带领大家走进奥妙无穷的地球科学,他以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切入点,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地球科学发现生命演化真相的生命之美、“脚踏实地、历经山河”的自然之美,“独一无二、源远流长”的文化之美,并详细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内涵、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强调了地球科学肩负着国家、民族和人类的重大使命,大有用武之地。

在感受地学之美的同时,地质灾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倍受关注。李琳琳教授以《地质灾害与人类生活》为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灾害实例的分析,解读了地球科学工作者防灾减灾的使命担当,并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海洋地质科学考察的历程、发展及创新之处,鼓励大家揭秘未知,推进前沿。

为使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大学,更深入地了解中山大学的学科专业,学院党委何晓钟书记做了《选择中山大学——更多选择,更多可能》的专题报告。他向中学生介绍了中山大学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强大的办学实力、三校区五校园学科布局,并就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研究实力及服务国家战略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欢迎大家报考中山大学。科普讲堂精彩的内容获得现场同学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科学探密环节在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进行,来访师生和家长通过参观和学习“生命的起源”“地球板块运动”“古生物生命长河”等科普宣传长廊以及馆藏品矿物、岩石、珠宝、玉石、构造、矿产、动植物化石等,进一步拉进与地球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

通过中学生地球科学系列科普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提升了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今后,学院将继续依托科普讲堂及地质矿物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开拓前沿科技科普优质资源,为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提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场所,搭建地球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使科学教育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激发创新潜能,筑牢高素质科技人才培养基础性工作,积极发挥科学传播引领作用。
责编:孙悠然
一读:王艳琪
初审:曹雁群
复审:林美珍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