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15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史巡礼
编者按:
百年风华,书香满园。自1999年至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走过二十余载春秋。从建设之初的筚路蓝缕到现在的规模完善、高楼林立、教学科研设施堪称一流,珠海校区在风雨征途中既继承了中山大学百年发展历史积淀下的优良办学传统,又融汇了新时代的蓬勃朝气,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奋发有为的学子。回望来路,珠海校区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过去二十多年里每一位中大人焚膏继晷的努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中山大学文化传承类重点项目——珠海校区发展历程”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编年史(1999-2018)》和《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图史(1999-2018)》二书,以客观准确的态度和温情敬意的目光再现珠海校区各个时期的历史,重温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既是珠海校区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珠海校区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昨日奋斗铸就今日辉煌,前人满怀激情、不畏坎坷的建设精神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大人肩负责任,砥砺前行,弘扬百年中大精神,共同谱写崭新篇章!
1月4日上午,由学生处主办,国际商学院承办的2015年第一期辅导员工作坊于珠海校区举行。
本期工作坊的主题为"港澳台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处处长漆小萍、统战部副部长杨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黄瑞敏及部分院系学生工作主管领导、辅导员参加了工作坊。
1月13日,旅游学院与我国台湾海洋科技大学分别签署教师交流协议书和学生交换协议书。协议有效期均为五年。
1月16日,珠海校区分工会第三届工会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图书馆召开
校工会常务副主席周云、珠海校区党工委书记郝登峰、珠海校区教师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由毕为等7位同志组成的第三届珠海校区分工会委员会。
1月16日至19日,由外语与翻译大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珠海校区举行。论坛主题是“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1月28日,罗俊校长到珠海校区调研。
罗校长在珠海校区调研时,与校区管委会及校区有关延伸机构负责人进行座谈,听取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马骏所做的工作汇报,并实地考察校区建设情况。罗俊希望珠海校区思考好角色定位,做好校区的发展规划,推动学校发展。他指出,学校会继续坚持对珠海市的承诺,把珠海校区建设成“原汁原味”的中山大学,做到和而不同。和,是指中山大学的文化在每个校区都是一致的;不同,是指各校区在地域上具有差异,在校区定位和学科布局上有所差异。珠海校区的建设要融入中山大学的文化元素,体现对中山大学历史的传承,珠海校区的建筑和风格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校长办公室主任陈望南等陪同调研。
2月7日,根据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2015年第3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马骏副校长分管珠海校区。
2月,依托海洋学院建设的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评估获得优秀。
3月5日,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Yaacov Avrahamy先生在珠海校区为翻译学院以色列研究项目暨第一轮课程揭幕。Yaacov Avrahamy做了首场讲座。
3月6日至7日,中山大学2015年春季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
会议围绕“十三五”规划和2015年学校工作部署的主题进行了研讨。校领导、校长助理、各二级单位党政负责人、两院院士、教授二级岗教师及各类人才等200余人出席会议,郑德涛书记、罗俊校长分别主持会议。
罗俊做了题为《凝聚共识、主动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从学校干部队伍的基本数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领导干部监督的具体工作等方面做了题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组织制度保障》的报告。副校长魏明海、李善民,校长助理夏亮辉则分别结合各自工作,阐述了我校有关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财务发展规划和科研发展规划的思考。
郑德涛做会议总结。他从凝聚发展共识、明确任务要求、加强统筹协调三个方面,对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出要求。
3月11日下午,我校旅游学院与新西兰马努卡理工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学术交流方面进行合作。备忘录有效期为五年。
3月15日上午,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到珠海校区调研。
龙广艳率珠海市教育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交通运输局、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到珠海校区调研,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副校长兼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马骏出席调研座谈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座谈会上,龙广艳指出,珠海市政府非常重视与中山大学下一步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天琴计划”是本次合作中重中之重的项目,希望通过此次来访进一步了解该计划,并实地勘察该计划所需的配套基础设施,初步估算造价。作为“天琴计划”团队负责人之一的叶贤基教授在会上做了《空间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初步规划》的报告,并介绍了该计划的整体目标、重要意义、重点任务、项目规划和预计成果。双方还就该计划所需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了讨论。座谈会后,与会人员一同去大南山和小南山实地勘察,为合作项目所需的观测台站、实验室和研发大楼进行初步选址。
3月20日,海洋学院与珠海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战略合作签约暨流动渔民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
珠海市副市长、市港澳流动渔民协会会长刘嘉文,我校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马骏,珠海市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主任周成,香港渔民团体联会主席张少强,澳门渔民互助会会长郭沛,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等人参加仪式。何建国、周成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刘嘉文、马骏、周成、何建国共同为流动渔民研究中心揭牌。
3月26日上午8时,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5管节成功沉放
海洋学院委派河口海岸研究所李春初、雷亚平、郭晓娟等教师组成的专题研究小组,参与E15管节及其后续管节的基槽泥沙回淤预警预报研究工作。研究小组依托珠江河口50余年研究积累,在“伶仃水道-铜鼓浅滩-龙鼓水道”滩槽动力地貌格局、高盐陆架水入侵沉积动力效应和河口羽状流动力结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于4月25日授予中山大学隧道基槽回淤专题研究攻关组“集体特等功"。
3月30日至4月3日,法国昂热大学副校长Jean-René Morice教授来访旅游学院,推进双方“3+1联合培养”项目、我校旅游学院2012级学生赴法学习事宜。
旅游学院2012级学生是双方合作项目的第一批本科生,将于2015年8月赴法进行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
4月初,翻译学院成立阿拉伯文化中心。该中心为华南地区首个阿拉伯文化中心。
4月1日上午,校长罗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珠海市教育局局长钟以俊等人共同到珠海校区后山勘察“天琴计划”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为天文台选址。
4月1日上午,珠海市副市长刘嘉文一行到海洋学院调研,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马骏,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等出席调研座谈会。
双方就我校与珠海市在科技合作、“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论坛”(又称“珠海论坛”)、中国(珠海)国际海洋高新科技展览会等合作事宜展开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刘嘉文一行还参观了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依托我校海洋学院建设的广东省海洋资源与近岸工程重点实验室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2014年广东省重点实验室考评中获评为“优秀”。
4月2日上午,珠海市与中山大学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工作会议在珠海校区召开。
会议就共同推进双方进一步的深化合作,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做更深入的探讨。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广泉,珠海市及各局的负责人,以及我校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各二级单位的正职负责人与会。会议由罗俊校长主持。
4月11日,“唱响青春中国梦——首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大赛”总决赛在上海落幕。
我校翻译学院2011级本科生徐锋达等五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以广东赛区第一名成绩进入华南赛区决赛,获得第四名,进入全国总决赛。在总决赛上,徐锋达的原创歌曲《屋檐下的月光》获得“十佳校园原创歌曲”大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周莉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4月16日,陶亮任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4月18日,根据移动信息工程学院、翻译学院的《学生课外实践与素质提升计划合作协议》,移动信息工程学院2013级、2014级20个班级与翻译学院2014级20个班级开展“译·动年华”结对子活动,旨在共同探索“1+1>2”的本科生课外实践和素质教育的联合发展模式。
4月20日,我校旅游学院与阿联酋酒店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师生交流方面进行合作。备忘录有效期为三年。
4月25日,旅游学院2011级学生张爽荣获中山大学2014年“王老吉杯”大学生年度人物。
张爽同学于 2012年12月自愿参军入伍,成为中山大学当年唯一入伍女兵。2013年3月,张爽分至东海舰队某通信总站中队报务专业,进行摩尔斯电码抄收及电传拍发等专业训练,由于在训练过程中成绩优异并圆满完成中队布置的各项任务,担任中队团组织委员、大队参观讲解员,并屡次在文艺工作中表现出色,2013年底获营嘉奖一次。后因专业业务水平比较好,被调至长春号导弹驱逐舰帮助工作,先后随舰执行了东联、搜救马航失联客机、第十七批亚丁湾护航、搜救韩国海军舰艇失踪船员、营救意大利失火商船等任务,航程遍布三大洋。任务期间担任舰广播、电视主播及文艺骨干,在出访任务中临时出任翻译工作,因表现优异获得重大任务嘉奖 (团以上) 一次,并于年底被评为优秀士兵。
4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2015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上,旅游学院孙九霞的学术著作获得2014年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左冰、保继刚的学术论文获得论文类一等奖。
4月27日,我校国际翻译学院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签署框架协议和协议书,在学术交流、学生交换方面进行合作。协议有效期均为五年。
4月28日,珠海校区体育馆项目开始进行桩基础试桩施工,顺利打下工程第一根桩,标志着体育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4月30日,共青团珠海市委召开表彰大会,我校翻译学院团委被授予“2014年度珠海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5月7日,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周火根一行来访珠海校区,与校区有关负责人及老师就与我校合作在唐家湾片区建设中山大学附属中小学征询意见。
5月13日下午,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先生(Matan Vilnai)、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安亚杰先生(Yaacov Avrahamy)来访翻译学院
Matan Vilnai为翻译学院以色列研究项目做了主题为“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环境”的讲座。副校长马骏在珠海校区接待了Matan Vilnai一行。
5月16日下午,旅游学院珠中澳校友会成立大会在珠海校区举行
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三地校友参加了大会。陈傲华当选为首任会长。
5月17日至19日,第二届天琴空间科学任务研讨会在珠海校区举行。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文瑞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我校校长罗俊院士、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我校副校长马骏等出席会议。来自莫斯科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家校内外单位的专家学者近50人与会。
6月2日下午,移动信息工程学院与珠海市企业对接交流会在珠海校区举行
本次交流会由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珠海市高新区管委会、我校移动信息工程学院联合主办。
6月3日下午,珠海市领导来访珠海校区,就校园规划等工作进行座谈。
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潘明,以及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高新区国土分局、格力地产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就珠海校区校园规划等工作与我校进行座谈。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出席座谈会,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陶亮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
6月6日,就业指导中心与香洲区团委、香洲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合作在珠海校区举办“2015年中山大学实习生专场招聘会”。
6月7日,由共青团广东省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广东大学生翻译大赛决赛举行。
我校翻译学院学生郑蕾获得本科英语口译组一等奖,缪若辰获本科英语笔译组一等奖。指导教师招晓杏、赵睿均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6月10日,珠海校区整建制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举行。
6月17日,我校旅游学院与奥地利IMC克莱姆斯应用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学术交流方面进行合作。备忘录有效期为两年。
6月18日,王彪任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赵福利、余展涛任副院长。同日,中山大学成立国际关系学院。
6月29日下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珠海市水务局的领导和专家一行到珠海校区就创建“节水型单位”情况进行考查、验收。
珠海校区党工委书记郝登峰、总务处副处长田宝才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验收会。通过考查、验收,我校珠海校区获评广东省节水型先进单位。
7月3日下午,我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全面开展新型战略合作。
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珠海市委秘书长郭才武,我校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罗俊,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校党委副书记李萍,副校长马骏,校长助理夏亮辉出席签约仪式。郑德涛首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江凌和罗俊分别代表珠海市和我校签署了协议。
7月17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项目负责人为王彪。
海洋学院“海洋科学”专业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建设点,专业负责人为何建国。
海洋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海岸海洋科学本科教学实践基地”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杨清书。
海洋学院“海岸动力地貌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杨清书)和“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孙晓明)获得2015年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立项。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安全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入选珠海市重点实验室,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彪被珠海市政府聘任为“珠海市特聘学者”。
8月31日,由移动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15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TI杯)华南分赛区决赛”在珠海校区落幕。
我校共有8 支代表队进入华南赛区决赛,其中移动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3 支代表队荣获华南赛区特等奖,获得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资格。
DTI杯全国总决赛于9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进行。移动信息工程学院学子表现优异,2012 级本科生王超颖、刘健、梁乔生、吴晓悦组成的代表队凭借作品“基于动态 PPG信号处理的心率表”夺得一等奖,2012级本科生曾兆阳、吴璐璐、曾丽仪、杨剑飞组成的代表队凭借作品“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庭娱乐系统”荣获一等奖,2013级本科生陈晓旋、储莹、江鑫、吴冰龙组成的代表队凭借作品“智能头盔”荣获二等奖,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9月8日,国际商学院黄新飞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由海洋学院与广州市正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共建的中山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本科教学实习基地,于正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举行揭牌仪式。广州市正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股东叶成河、海洋学院党委书记陈省平共同为实习基地揭牌。
9月16日,以天文与空间研究院为基础,成立物理与天文学院。物理与天文学院设在珠海校区。
国际商学院更名为国际金融学院。聘任徐信忠为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吴培冠任常务副院长,周天芸任副院长。
9月17日,中山大学与珠海市新型战略合作启动项目——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捐建项目签约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
李萍代表学校与各位捐赠代表签署捐赠协议。杨国强、杨惠妍以个人名义捐赠人民币1亿元,加多宝集团、汇辉置业有限公司、禾田投资集团、广东方圆集团公司、广州佳郡集团、陈光明校友各捐赠人民币3000万元,合计捐赠人民币2.8亿元。
9月,依托海洋学院建设的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入选珠海市重点实验室。
10月2日,成立中共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直属支部委员会。
10月9日,成立大气科学学院、哲学系(珠海)。
聘任董文杰为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聘任陈建洪为哲学系(珠海)主任。
10月15日,珠海校区后勤办公室邀请相关学生组织召开座谈会,商谈建立并完善学生参与后勤管理督察机制工作。
从本月开始,珠海校区学生膳委会、物管会、宿管会、商委会将按照新的督察机制参与对校区后勤服务的监督工作。
10月17日至18日,“CATTI”杯第二十七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终审会召开,翻译学院赵嘉玉同学获得本次竞赛英译汉一等奖。
10月20日,“小绿”公益自行车项目启动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
10月22日,成立历史学系(珠海)、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数学学院(珠海)、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设在珠海校区。
10月27日,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张朝枝教授应邀出席第十二届“中国旅游发展北京对话宁波峰会”,并在峰会上荣获“中国旅游发展学术创新奖”。
11月5日,旅游学院孙九霞教授作为首席专家投标的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获得立项。这是旅游学院承担的首个重大国家社科项目。
11月12日下午,国际金融学院“珠海校友奖学金”捐赠暨颁奖仪式在珠海校区举行。
国际金融学院院长徐信忠、常务副院长吴培冠等领导,国际金融学院珠中澳校友会会长张宇鹏参加了仪式。仪式上,徐信忠指出,这是第一个由国际金融学院校友发起成立的奖学金,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一行考察珠海校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一行来到珠海校区考察。校党委书记陈春声在校区行政楼接待来宾,并介绍了珠海校区未来发展规划的整体思路和理念。随后,陈至立一行参观了校园。2001年珠海校区成立之初,陈至立也曾来访,并盛赞校园环境和规划设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小川、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等陪同考察。
11月18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旅游学院参与承办的中国主题公园发展高峰论坛举办。
论坛以“新时期中国主题公园的理性发展回顾、反思与展望”为主题。副校长马骏在开幕式上致辞。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以“消费转型与中国主题公园的理性发展”为题做主题发言。
11月19日,珠海校区研究生担任本科生楼长聘任仪式在荔园7号楼长室前举行。
珠海校区党工委书记郝登峰、学工办主任林俊洪、后勤办主任田宝才出席仪式并为研究生楼长颁发聘书。
11月22日,国际翻译学院啦啦操队荣获第九届珠海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啦啦操大赛冠军。
11月28日至29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我校公共实验教学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与《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论坛”在珠海校区召开。
11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核工程与技术专业获得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颁发的“CTI认证”。
12月2日至4日,由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主办的“核电站严重事故仿真与实验技术国际研讨会”在珠海召开,近80位国内外学者与会。
12月7日下午,珠海校区总体修规研讨会在广州南校区召开。
12月8日,珠海校区党工委书记郝登峰带领校区驻村干部和党员赴珠海市香洲区担杆镇新村村开展援建工作。
近三年来,我校通过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大力支持新村村“幸福村居”建设。期间,珠海校区党工委多次深入新村村,召开座谈会研究村发展思路,派出驻村干部定期进驻,并帮助新村村申请幸福村居专项资金,获扶持总金额达到 500万元。旅游学院还对新村村进行了旅游规划设计。
12月9日,翻译学院2014级商务英语系D班的徐冬晴同学代表我校参加广东省首届聂鲁达诗歌朗诵比赛,荣获一等奖。
12月10日,珠海校区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园区通过考核验收。
12月16日上午,珠海市高新区党委书记张宜生到珠海校区实地调研“天琴计划”基础设施项目。
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陶亮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张宜生一行前往大南山,途经上山公路起点、山洞实验室选址和山顶观测台站选址并进行了现场勘探测量工作。此次参与调研的还有珠海市高新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区建设局、区征地办、市城建集团、勘察设计单位及护林大队等相关负责人员。
12月19日,中山大学首届国际青年学者珠海论坛举行。
12月20日,在“捷信杯”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经济学年会消费金融主题征文比赛总决赛上,由国际金融学院 2013级杨丹、李翔宇、颜诗凯、万永吴组成的SYSU-Zhuhai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
SYSU-Zhuhai队的指导教师是国际金融学院黄新飞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万欣荣副教授。该团队在珠海市国资委、东信和平公司、指导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的帮助下完成了题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信贷行为分析——基于珠海市微观家庭数据的实证研究》的论文。
12月25日,由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评选活动结束。
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报送的国际金融学院 2011级本科生颜克明获评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
12月31日,设立核算中心,内设珠海校区核算室。
总务处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后,设立珠海校区总务办。
校团委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后,设立珠海校区团工委。
保卫处(综合治理督查办公室)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后,设立珠海校区保卫(综合治理)工作办公室。
12月,翻译学院团委获得“2015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受到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的表彰。
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获批筹建广东省核安全与应急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海洋学院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获评为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附2015年度图片
编辑:王艳琪
一读:罗雨欣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