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0 |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史巡礼
编者按:
百年风华,书香满园。自1999年至今,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走过二十余载春秋。从建设之初的筚路蓝缕到现在的规模完善、高楼林立、教学科研设施堪称一流,珠海校区在风雨征途中既继承了中山大学百年发展历史积淀下的优良办学传统,又融汇了新时代的蓬勃朝气,孕育出一批又一批奋发有为的学子。回望来路,珠海校区迅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过去二十多年里每一位中大人焚膏继晷的努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珠海校区校区史整理小组庚续前辈优良传统,校区各单位鼎力协助,2019年至今校区史日臻完善。昨日奋斗铸就今日辉煌,前人满怀激情、不畏坎坷的建设精神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大人肩负责任,砥砺前行,弘扬百年中大精神,共同谱写崭新篇章!
1月25日,陈春声书记慰问附属第五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
1月30日,珠海首例新冠患者附属第五医院出院。
1月,土木工程学院与深圳市锦粤达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设立“锦粤达奖教奖学金”,为土木工程学院第一个捐赠奖教奖学金。
2020年2月9日,罗俊校长察看附属第五医院凤凰山病区建设。
2月9日,罗俊校长慰问附属第五医院抗击新冠肺炎一线医护人员。
3月5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党委承办珠海校区学习“四史”讲座《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创新决胜未来》,主讲人为原核工业部221厂厂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王菁珩。
3月10日,驰援武汉附属第五医院医疗队员李蓉、李群欢面向党旗宣誓。
3月10日,附属第五医院凤凰山病区落成交付。
3月10日,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总指挥郭永航看望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医护人员、患者,并与众人合影。
3月,海洋科学学院获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月,旅游学院应邀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旅游与发展”姊妹大学网络。
4月22日,旅游学院校友基金捐赠仪式在南校园举行,旅游学院校友公司向旅游学院捐赠人民币100万元用于建设实验室。
4月,由中山大学涉海学院和相关实验室参与共建的校级实体科研平台中山大学极地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挂靠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管理。
自2020年4月起,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每年面向在校学生举办“海颂初心”朗诵配音大赛,现已举办4届。
5月11日,附属第五医院护理团队荣获珠海市“杰出贡献集体”称号。
5月27日,教科文组织来函表明将正式在中山大学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旅游学院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主持人单位。
5月,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王彪院长再次入选“材料力学”学科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此前王彪院长已经连续5年(2014-2018)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6月10日,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学院成立,在珠海校区整建制办学。
6月20日,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莅临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党建调研。
6月,王为教授上任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中方院长。
6月,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基础设施综合试验场举行开工仪式。
7月,中文系(珠海)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蓉赴云南省澄江市第六中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8月5日,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聘任上岗仪式在南校园中山楼举行,时任常务副校长马骏同志为软件工程学院郑子彬副院长颁发聘书。
8月中旬,海洋科学学院和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入驻海琴3号楼。
8月16日,国际关系学院顺利入驻珠海校区海琴6号楼。
8月21日,国际翻译学院搬迁至海琴6号楼。
8月24至25日,国际翻译学院举办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端阿拉伯语人才培养暨阿拉伯语专业课程思政研讨会。
8月25日,历史学系(珠海)搬迁至海琴6号楼。
8月28日,天琴楼启用。
8月29日,物理与天文学院从海滨红楼17栋、18栋搬迁至天琴中心。
8月,大气科学学院顺利进驻海琴2号办公。
8月,国际金融学院搬迁至海琴6号楼。
8月,数学学院(珠海)从海滨红楼6号搬迁至海琴2号楼。
9月11日,软件工程学院第一届本科生合照。
9月12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举办“奋斗的我,最美的国——讲述我的抗疫故事”专题讲座。珠海市援鄂医疗队成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李群欢主管护师、学院抗疫志愿者马浩添、邹镇宇分享了他们的抗疫故事。
9月12至13日,由中山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东安全与发展珠海论坛”在珠海校区成功举办。
9月19日,大气科学学院王东海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链的风险管控与应对”项目启动会在广东珠海成功召开。
9月19日,依托物理与天文学院申报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批准正式挂牌成立。
9月24日,国际翻译学院与附属第五医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医疗语言服务项目实习基地正式挂牌。
9月,中国气象局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2020-2025)。
10月6日,数学学院(珠海)举办了院庆五周年系列学术报告。汤涛院士莅临数学学院(珠海)作学术报告。
10月17日上午,国际翻译学院举办2020“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活动。
10月21日,在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附属第五医院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附属第五医院单鸿院长、李中和副院长、感染病防治中心肖非副主任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中和副院长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10月22日,国家航天局批复同意依托中山大学成立国家航天局引力波研究中心,于2021年9月26日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揭牌仪式。
10月22日,数学学院(珠海)举办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
10月29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郭昱航获特区40周年首届“我为核电点赞”演讲大赛三等奖,演讲稿获“优秀作品奖”,并获聘为“核电科普青年大使”,刘李云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10月,国际翻译学院西语系廖悦老师获2020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西语系陈美玲老师和朝鲜语系章文怡老师分获三等奖。
10月,哲学系(珠海)举办建系五周年纪念活动。
10月,哲学系(珠海)举办“道家与道教之‘道’:不同文本、语境中的意义及其比较”学术研讨会。
土木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赴珠海水控集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1月2日,附属第五医院黄瑾教授荣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并获表彰。
11月2日至7日,国际关系学院在广西东兴和海南琼海开展实践教学。
11月4日,在中山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事迹报告会暨表彰大会上,附属第五医院感染病防治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危重症医学部、生命支持团队(ECMO团队)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单鸿院长等607人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11月14日,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举办首届校友奖学金答辩会。(至今已评选4届,共有24位学生受到资助)
11月21至24日,物理与天文学院举办中国天文学会第22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20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
11月23日,物理与天文学院迎来首届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本科新生,并在珠海校区天琴中心举办开班仪式,多位领导教授出席。
11月24日,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单鸿教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月26日,附属第五医院获批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
11月27日,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极端天气气候及灾害风险学术交流会”在广东汕头召开。
11月28日,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2020年会在国际翻译学院圆满举行。
11月28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在国际翻译学院圆满举办。
11月,“动力气象学”课程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11月,大气科学学院举行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暨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
11月,华南大陆动力学重大科学问题第八次研讨会—大陆动力学面临的新挑战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
11月,软件工程学院郑子彬教授参加广东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11月,哲学系(珠海)学生在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11月,哲学系(珠海)举办首届全国笛卡尔哲学研讨会。
11月,中文系(珠海)参加中山大学红色诗文诵读比赛,获珠海校区预赛一等奖。
12月3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卫星遥感高峰论坛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
12月4日至6日,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办的第三届空间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市举行。
12月11日,钱德沛院士出席软件工程学院学院办公楼(海滨红楼13号)启用仪式并为学院牌匾揭幕。
12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到大气科学学院调研“未来地球”计划。
12月14日,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赴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交流。
12月18日,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功举办“同‘芯’致远,政校企协同发展”座谈交流会。
12月24日,国际翻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国际司列入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中心名单,是中山大学唯一一个获得此项称号的单位。
12月30日,中共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总支部委员会、中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直属支部委员会分别更名为中共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委员会、中共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总支部委员会。
12月31日,天琴前沿科学中心获教育部正式立项。
12月,大气科学学院党委入选广东省第三批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培养创建单位名单。
2020年,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成为“中国先进快堆联盟”成员单位。
编辑:张娜
一读:许璐洁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漆小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