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熊猫大使”项目荣获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

稿件来源: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发布人:郎泽宇 编辑:郎泽宇

 

       以下文章来源于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作者杨昱斐

       印度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由亚太遗产中心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办的“科技、创意与赋能——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于新德里Bharat Mandapam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亚太遗产中心(WHITRAP)与非洲遗产基金会(AWHF)联合主办,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伙伴关系负责人Veronica Maduna女士、亚太遗产中心副秘书长李昕博士现场出席会议并发言,各国重要嘉宾、世界遗产二类中心代表及部分AWHEIC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边会现场揭晓了2024“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案例奖”(AWHEIC)获奖名单,共有30个案例从全球一百余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其中,复旦大学张朝枝教授团队申报的“熊猫大使:重释世界遗产教育的价值与方式”案例于本次AWHEIC中荣获未来之星(Star of the Future)奖。该奖项旨在关注以青年为主体的新锐实践,其中蕴含遗产教育模式创新的无限潜力与可能,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墨西哥)主任 Carlos Augusto Torres Perez先生揭晓2024年未来之星奖(Star of the Future)

 

·案例介绍·

        为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推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中国自然教育的提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项目(四期)的支持下,自2021年起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开展“熊猫大使”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项目工作坊。2021年-2023年期间,工作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资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代表处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

       

        工作坊以“创意体验赋能遗产教育,多元生计促进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过去三年中,通过招募大学生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大熊猫栖息地,为他们提供创意旅游体验,培育他们的遗产教育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当地社区设计自然教育产品,协助当地社区将传统知识转化为从事遗产教育的生计资本,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

        截至2023年底,工作坊在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涉及卧龙、四姑娘山、九寨沟、黄龙等地),通过主题讲座、现场教学、实地调研、手工设计等形式,已经培养超过百名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涉及旅游学、文化遗产、新闻传播、社会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熊猫大使”,他们在获得创意旅游体验的同时,也为当地景区设计了自然教育导游词、自然教育产品线路、文创产品,帮助当地社区对传统手工艺产品进行创意设计和网络直播,等等,对促进当地遗产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类营员设计成果

        同时,工作坊团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培育当地居民的遗产教育意识,增强当地社区生计韧性。工作坊每年在“世界地球日”为当地中小学生举行专场讲座和专题自然教育活动,培养他们对遗产教育的热爱。同时,工作坊还与当地社区精英团队一起定期对当地社区开展培训工作,在当地社区前期工作基础上,培训当地社区如何对传统农产品进行网络营销,如何将传统生计如养蜂等活动转化成研学旅游产品,增强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韧性。截至2023年底,工作坊团队开展社区居民培训、国家公园管理者培训、中小学生培训等活动20多场,对丰富当地社区生计方式、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

专家学者为营员开展主题讲座及实地教学

 

 

        “熊猫大使”工作坊是一个凝聚多利益相关者的集体行动。在过去三年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多部门办事处的指导下,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政府、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四川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中山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研学旅行与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研学旅行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历史学院、复旦大学旅游学系,等等多个单位精诚合作,共同为促进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活动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澎湃新闻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转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题报道

       “熊猫大使”工作坊也是一个不断集体探索创新的过程。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年的资助与指导,自 2024 年起,“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将开始探索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相关区域进一步推广落地运营,吸引更多的地遗产地参与此项活动。2024年8月,具体由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承办的第四届熊猫大使即将举行,开启熊猫大使活动的新模式。

往年营员与当地中小学儿童合影:https://mp.weixin.qq.com/s/2CfkRM8IxZ7Lpt9co38bZw

往年营员于四姑娘山观星

        此外,在“熊猫大使”工作的实践工作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团队积极总结经验,开展学术研究,同时也将相关经验向国内外传播分享。以相关实践工作为基础,团队已经为当地编制了自然教育相关规划,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制了《世界遗产教育工具包》,还发表了关于研学旅游的系列学术论文,积极推动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相关成果在教席团队负责撰写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管理》、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十原则》等成果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部分学术研究成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UNESCO Chair on Sustainable Tourism in UNESCO Designated Sites)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1992年启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姊妹大学网络/教席计划而设立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自然与社会科学、文化和交流相关的关键优先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高校的联络代表处。

       2020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权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UENSCO Chair on Sustainable Tourism in UNESCODesignated Sites),张朝枝教授受聘担任教席主持人,中山大学成为教席单位。多年来,我校已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密合作伙伴。近年来承担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的组织与策划,《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管理手册》手册编写,“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等系列项目,为推动世界遗产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素材均来源于活动工作人员、营员及官方报道

 

编辑:郎泽宇

一读:卢月明

初审:曹雁群

复审:廖喜扬

审核发布:漆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