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中大人的“卓越”走向哥大:赵晨
人物简介
赵晨,2015级国际金融学院本科生
2016-2017学年中山大学永旺奖学金
2016-2017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2015-2016学年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
国际金融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最佳个人奖
亚洲白马杯辩论赛季军
广东省经管类院校辩论邀请赛省季军
黄金联赛珠海赛区冠军
曾获offer: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QS2019世界大学排名第8)
哥伦比亚大学(QS2019世界大学排名第16)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QS2019世界大学排名第115)
毕业季临近,校园里的氛围也格外浓厚。或留恋不舍于中大的一草一木,或胸怀大志于更辽阔的天空。不知将离开的毕业生是否还记得,那贴在教学楼令人振奋的标语?“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卓越”二字在不同人眼里,或许有不同的定义。而今天我们珠海校区管委会采访的赵晨同学,用她自己的故事诠释了身为一个中大人,如何在“卓越”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
1. 学习篇之书山有路勤为径
如果要用一处建筑来形容赵晨同学大一到大四的蜕变的话,那么“勤为径”(珠海校区图书馆阶梯)无疑是最贴切的。一步一个脚印,她在中大向上攀爬的每一个步伐都有迹可循。或许每一个优秀的中大学子都有或多或少有着这种特性,但是赵晨同学的“勤奋”还要更特别些。她为人活泼开朗爱笑,是个充满活力的女生,显然她的“勤奋”不是苦读式的,她的“勤奋”还有一个代名词——“效率”。而在此,我们也请赵晨同学分享了她在学习上的一些心得。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赵晨同学对这个专业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她认为实际上金融这个领域包含的方向是很多的,包括金融市场,公司金融等,难以用简短的语言去描述如何学好所有的课程。而若想学好这一课程,总的来说,她的一个小心得体会是善用图表。金融课程中有许多信息是通过图表来传达的,如利率曲线等,在学习时可以尽量通过图表记忆知识点。
在学习方面,有许多同学或许也会有“时间分配”的冲突的困扰,赵晨同学也向我们道出了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做法。她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个度,在参与社团活动的时候不能所有喜欢的社团我都要参加,都要留任,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任务过多自然难以兼顾。在选择留人的社团时必须有所取舍,以我自己为例,大二时我留任的社团其实只有校辩论队和院学生会的一个部门。” 故而她除了获得过学习方面的出色奖项,在学生干部和社团上也能小有成就,而这些都依赖于她在学业与课余活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支点。
赵晨同学还向我们分享了她日后读研的计划。她已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并且在研究生阶段将读商业分析这一专业。这一学科是商业和编程的交叉学科,为此在编程方面,她辅修了数学学院的课程,同时在Coursera上学习了python。她之所以选择BA作为深造方向,主要是因为自己经过四年的学习,发觉自己的兴趣不在纯商科。在接触了一些比赛和资料后,觉得BA所涉及的数据分析领域自己很感兴趣,因此选择了这个专业。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一个中大人,赵晨的“卓越”之处——在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并在课余时间不断在某一方向精细钻研和“充电”。
2. 留学篇之持帆沧海亦鹰扬
赵晨同学在这一学期陆续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的offer,这无疑是对她学术能力的一大肯定。此次采访我们也向赵晨同学“取经”,向其讨教了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希望也能对有留学意向的同学提供点建议。
她分享说:“许多同学都会有保研还是出国的纠结,我亦不例外。这是个需要综合自身成绩,家庭情况,未来的工作地点等诸多因素思考的重要问题,因此一时半会儿做不出决定不需要着急。我是在大三才最终确定了要出国。但回顾整个申请过程,值得反省的是自己因为纠结耽误了准备出国语言考试的时间,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吸取我的教训,尽早开始准备出国需要的语言考试。尤其是GRE和GMAT,由于有五年的成绩有效期,即使大一大二还没决定出国,也可以当作锻炼英语先考出成绩,这样大三申请季压力会减少很多。”
留学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否需要找中介。对此赵晨同学也谈了自己的经验,她认为:“如果自身硬件条件不错且时间充足,还是建议采用自己申请或者是半DIY的模式。实际上中介做的选校和填写网申表的工作我们自己可以且应该由我们自己进行。中介面对的毕竟只是一份工作,他们不可能深入了解我们的需求并且毫无遗漏地搜集相关信息。文书方面的话,则还是建议找native speaker或是由类似服务的留外人士进行修改,毕竟不生活在英语体系的国家中,我们的语言多多少少会显得累赘或是不正确。但相反,如果自身硬件条件不是很突出,或者说时间非常紧迫,还是建议找一个中介进行帮助。”
最后她谈到了择校问题,对于赵晨同学自己而言,她最终选择了在2019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第3的哥伦比亚大学。关于这方面,她是这样说的:“在申请季开始前自己的梦想学校就是哥伦比亚大学,一方面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非常靠前的世界排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哥伦比亚大学的BA(商业分析)专业是由工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开设的,课程设置偏数理化,这也很符合自己的兴趣。”
3.竞赛篇之风物长宜放眼量
对于中大人而言,“卓越”并不囿于学业方面,我们眼前的赵晨同学这位“学霸”的“卓越”延伸到了校外活动的其他方面。
赵晨同学在大学四年间参加过许多辩论比赛,并获得不俗的名次,对她而言,辩论已经不仅是比赛,更有人生的收获与历练。她回忆道:“参加了快四年辩论赛,我最大的收获不是思维能力的锻炼,也不是表达技巧的完善,而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不能想当然,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生活中有许多人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带着要将别人说服的念头。我认为辩论(不是指辩论赛这一竞技形式)就是提供我们一个机会,去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所信赖的东西。”
夺目的竞赛经历固然会为留学道路上的简历增添许多光彩,然而对于她而言,在竞赛方面,比起履历镀金,竞赛更多是给予了她寻找自己未来方向与兴趣的机会。她说:“在大学前两年,我也曾对于自己未来深造和工作的方向感到非常迷茫,直到大三参加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才发现自己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和利用数据建立模型非常感兴趣。接着再进一步了解了编程和辅修了数学后才下定了决心要申请BA(商业分析)这个交叉专业。因此建议师弟师妹们参加比赛前不必纠结比赛有没有用,自己好不好获奖,而是尽可能多接触多种类型的赛事,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方向。”
4.离别篇之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大学四年将要结束,回忆着青葱岁月,赵晨同学不免回忆起在中大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刚进入中大时,黄新飞老师上的初级微观经济学课程。她回忆道:“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老师用了非常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专业知识,让我很顺利地完成了专业课入门,也为后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我进入了黄新飞教授的科研团队,担任他的助教与助研,在此也借这个机会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的教导与关心!”
四年中有阴晴圆缺,回忆起有想要做但却一直未能做成而深深感到遗憾的事情,她比较遗憾的是这四年没能尽可能多地阅读图书馆的藏书;而最不舍、最难忘怀的莫过于是珠海的风景。尤其是中珠的天空,不论是清晨的湛蓝还是傍晚时的瑰丽色彩,都让她难忘。
而对于中珠这片生活了四年的地方,她有感谢、有不舍,更有对它建设更好的期待:现在中珠在兴建许多新楼,希望以后设施能越来越完善,同学们的出行能越来越便利;不仅希望中大学子们能够精进与卓越,也希望母校中大也能更加“卓越”!
